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3715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济宁八中 王玺【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同时强调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过程,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做法。【关键词】生活化 数学模型 应用价值

2、 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有体会。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

3、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在近期就“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探索,下面谈一谈本人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们经常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4、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是决定学习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物、实例、实景入手,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

5、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如,在教学 “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 二、根据课本内容,自编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课本中有些传统的例题是为了巩固数学知识,拉大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造成这些问题离学生太远,学生欠缺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甚至有些例题的情境是人为

6、编造。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设计例题时,不妨选用学生喜欢的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的有些例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在教学中,不妨以例题为基本内容,做些生活化的加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 在98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山东鲁能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三、

7、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回答时,我没有直接去问:等腰三角形性质是什么?而是用习题的方式要学生解答。 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图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作B=C;作BC的中垂线;对折。 同时,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

8、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2、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 (A) c2(a2-b2)=(a2+b2)(a2-b2) (B) c2=a2+b2 (C) ABC为直角三角形 (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的原因为。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四、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来达到此目的。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

10、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

11、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让数学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徐学富: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 教法(12) 3周德藩等编 现代教育技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第一版 4刘乾 孙晓天 数学课堂标准解读 北师大出版社2002第一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