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123217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这与该生物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关。2答案C解析人体内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在人体细胞内,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中均可发生催化作用;只有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成分的酶才需要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等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均需要酶的催化;凡是活细胞均可产生酶。3答案D解析若O2消耗量为零,有CO2生成,则只进行无氧呼吸,若CO2的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则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通过分析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可判断其细胞呼吸的方式。4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Q处的光强

2、条件下,小球藻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等于小球藻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5答案B解析均能产生ATP,是自由扩散,不能耗ATP,中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6答案D解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虽然能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便却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7答案B解析此题中酶量是定值,反应物浓度为自变量。A点表示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A点前的限制因素为反应物浓度,A点后的限制因素为酶量。8答案C解析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9答案C解析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脱去一个Pi

3、,形成ADP,释放能量;ADP在酶的作用下,结合一个Pi,储存能量,形成ATP。10答案C解析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主要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在该阶段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而过程是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11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叶绿体色素、酶、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等,提取的叶绿素溶液不具备以上条件,所以光合作用不能进行。12答案D解析酶虽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但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具有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但一般的酶最适温度是37。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

4、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13答案A解析太阳光能首先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被动物食用后进入消化道内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经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再进入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把能量释放出来储存到ATP中。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温度及植物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不断升高,在超过最适温度后有所下降;a点时因没有光照,叶肉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减少,光反应减弱,暗反应合成的有机物减少,b点将向右移动;c点之后限制

5、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暗反应,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15答案D解析A项错在形成ATP的过程不但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还有光合作用 ;B项错在水稻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而不是乳酸;C项错在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有CO2,根据是否产生CO2,无法确定其呼吸方式;ATP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故D项叙述是正确的。16答案D解析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并不能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17答案D解析由于CO2被NaOH吸收,所以在C处没有CO2,植物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C处有氧气,叶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经D处排出。18答案B解析ab、cd测得

6、温室里CO2含量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c测得CO2含量下降,是由于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b、c两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9答案B解析虽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是发生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化学反应,但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暗反应消耗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光反应消耗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所以当其中一环节受阻时,另一反应的产物积累会使反应变慢。20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1答案C解析图中是光反应,是暗反应,是细胞呼吸第一、二阶段,是细胞呼吸第三阶段。从这几个阶段看,光反应产生的ATP最多,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都用来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而细

7、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产生的ATP远远不如光反应多。暗反应需要的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自植物的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由有氧呼吸反应式知生成的CO2中的氧来自水和C6H12O6,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用于细胞呼吸,给植物浇灌HO,过程会产生HO。22答案B解析在0 时小麦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选项错。C选项错在光照强度为0时,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不为0。D选项错在CO2浓度为0时,植物是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B选项一开始,有氧的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又较弱,所以CO2释放量减少,后来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增加。23答案B解析萨克斯

8、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鲁宾和卡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碳元素的行踪。24答案B解析图中曲线2与1比较,产气量相对减少;若增加土豆片数量,则在开始数分钟上应该是增多的;若将温度提高到80,因高温导致酶失活,所以无气体产生;若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则产气量不变;若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则因底物浓度减少而导致产气量也减少。25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H和ATP。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三个阶段均产生ATP。光合作用产生O2,不产生CO2和丙酮酸,细胞呼吸产生CO2和丙酮酸,不产生O2。26答

9、案C解析原核细胞都没有线粒体,但硝化细菌和蓝藻可在细胞膜上进行有氧呼吸;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产生的ATP被用于暗反应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的进行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细胞呼吸是ATP的重要来源;有氧呼吸需要水和氧气直接参与,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水和氧气直接参与。27答案C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乙醇或乳酸)时释放能量,产生ATP;将H2O和CO2合成有机物C6H12O6需要由光能转化成的ATP提供能量,或者由体外无机物氧化释放能量合成的ATP提供能量;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酶催化作用下的分解作用,既不产生AT

10、P,也不消耗ATP。28答案C解析植物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但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大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夜晚,呼吸作用使CO2浓度逐渐升高;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强度一般远大于呼吸作用,大棚内的CO2浓度便会逐渐降低。29答案A30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1为线粒体,2为叶绿体,3为细胞核,4为液泡,5为细胞质基质。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进行呼吸作用可产生ATP,故A项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故B项正确。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而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故D项错误。31答案(1)(2)还原三碳化合物与氧结

11、合生成水与氧结合生成水(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4)(5)光、温度等(6)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无氧呼吸阶段都产生H和ATP。不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相同的。32答案(1)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线粒体基质(2)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GI、DK(答AB、CJ也对)(3)(4)解析a为叶绿体,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是ATP,B是ADP,C是H,D是氧气,F是C5,G是二氧化碳,E是C3。b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一

12、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是丙酮酸,L是水,I是二氧化碳,J是H,K是氧气。叶绿体中发生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相等。在细胞呼吸中,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干旱时叶片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暗反应,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光照减弱,影响光反应。33答案(1)光照强度和温度(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4)光反应

13、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消耗(5)暗反应中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解析图示曲线中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在10至40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增强,限制因素主要是内部因素,即有关酶的数量和活性;30及40时,ab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太小,光反应不足,产生的H和ATP太少,此时大棚内宜采取适当降温的措施,以减少有机物消耗;10及20时,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其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低导致暗反应的酶活性太低,此时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来提高暗反应中酶的活性。34答案(1)阻止实验叶片的光

14、合作用产物输出(2)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3)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4)减少解析(1)导管主要运输水分、无机盐,而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2)一片偶然性大,多片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要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称量干物质的质量、测量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4)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还原阶段受阻,C5的含量减少。35答案(1)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2)BFDE(3)光照强度逐步减弱ATPH(4)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解析首先,要认真看清坐标的含义,然后进行曲线分析;其次,要把光合作用和呼吸

15、作用联系起来考虑,并用两个生理过程进行的条件和时间进行分析,注意光合作用强度决定制造有机物的量与有机物总积累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乙图的E点CO2吸收率降低的机理,不仅要从外界因子的整天变化情况及此时的限制因素考虑,还要联系植株的其他生理活动进行思考。36答案(1)取3支试管,各加入等量且适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分别向上述3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蒸馏水、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观察各管中释放气泡的快慢(2)加酶溶液的试管、加FeCl3溶液的试管、加蒸馏水的试管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3)加FeCl3溶液的试管在此温度下,FeCl3催化作用加快,而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而失去了活性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可结合教材中相关实验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