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11975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精选5篇】 1.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 我国民间传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地上的雨水会增多,民间就成这一天是春龙节。关于这个节日,民间有这样的传奇。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太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很想再有个公主,以为那时候的人都觉得儿女双全才是幸福的事,东海龙王也不例外。 不久,东海龙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给了龙母一颗仙丹吃。没过多久,龙母就再次怀孕了。到了其次年的二月初二,龙母分娩了,果真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东海龙王这才兴高采烈起来。 小公主一每天长大了,每天东看着龙宫的五光十色,珠光宝气,她觉得

2、厌倦极了,就渴望去人间寻求真正的幸福。当母亲的固然知道女儿的心思,龙母就劝公主说:乖女儿啊,咱们龙宫里生活如此幸福,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你为什么想要去人间呢?可是公主已经下定决心去人间看看,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儿也不会留下的,值得静静把她送出龙宫,还给她佩带了一个锦囊。龙公主依依不舍的告辞了母亲,离开东海,飞过了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济困,帮忙了好多贫困的穷人。最终嫁给了一个人间的青年小伙子。从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时龙宫却乱成了一锅粥,龙王知道女儿出走的事情后,特别愤怒,每天发脾气,搞得身边的人心惊胆战,他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没法出宫,有每

3、天惦念女儿,所以每到阴历二月初二那天,龙母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朝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龙母的哭声变成了雷声,留下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从今,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殊多。 2.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利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 天的日子,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许多地方已开头进入雨季。 这一天有许多习俗。除了理发的习俗之外,也有关于美食的许多习俗。二月二吃的美食,都会被带上“龙”的头衔。比方吃饺子是吃“龙耳”,吃面条是吃“龙须”,吃春饼是吃“龙鳞”,吃猪头肉是吃“龙头”。而我要

4、说的炸糖糕也是二月二必吃的食物,比方为吃“龙胆”。 我们家吃的糖糕是自己做的。先起锅倒入适量的水,水里参加少量的食用油和白糖,将水烧开之后关火,倒入面粉,用勺子进展搅拌,搅成没有干粉的面絮,到不烫手的时候,下手和成光滑的面团。将适量的白糖放入碗里,糖中参加少许干面粉搅拌匀称。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大小差不多的面剂,揉圆按扁成面片,然后包入适量的白糖馅料,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料包起来,捏紧封口,再次滚圆按扁成饼片,剩下的也次序这样做好。 看着看着,我的手按捺不住了,嚷着要帮助炸,奶奶说:“首先将锅烧热,然后倒入大量油,再拿一只筷子伸进油锅中,看到筷子四周冒泡就可以下入糖糕生胚。”我毫不迟疑地把第一个生

5、胚放入油锅中,由于放的时候过于用力,油弹了出来,吓得我后退好几步,奶奶赶忙告知我:“这个生胚要轻轻地放入油锅中,在锅中给它翻一翻,防止粘锅。”我根据奶奶说的做,越做越顺手,炸至金黄,捞出控油时,我的眼睛里都冒着光了,口水不受掌握地从嘴里流了出来。抓紧拿了一个吃,发觉趁热吃的口感和味道真是筋道味香甜。奶奶说,二月二龙抬头,吃糖糕代表着一年到头安康又好运。 人们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完毕。”确实是,二月二是寄予着人们美妙愿望的节日! 3.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 我们家乡的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可是很讲究的。 早上起床,奶奶就开头忙活着摊煎饼,煮玉米粒。这东西可有些讲究,我们的煎饼与山东煎

6、饼完全是两回事。它的主要原料是小米,把小米在水里泡涨,然后拿到小巧的石磨上反复碾磨,就会流出乳白色的小米汁,摊煎饼前还要在小米汁里放上花椒、盐等调味品。摊煎饼用的是特制的煎饼鏊子,鏊子的外形很怪,其他地方的人也许从没见过。它的也许外形有点象古代将军的头盔,且能够四平八稳地立在火口。与头盔相异的地方是它的顶部,它的顶部有碗口大小,中间凸周边凹,好像真有个脑袋顶着。摊煎饼的时候把米汁用勺子舀在鏊子顶上,然后扣上一个摸样更奇怪的盖子,待个三五分钟,一个黄灿灿、香烹烹的小米煎饼就出鏊了,浇米汁前还可以现在鏊子上放点花生,浇了米汁可以再加点鸡蛋,这样口感更好。 吃煎饼总要喝点稀饭,这稀饭就是煮玉米粒。它

7、所使用的玉米粒是把玉米蜕皮打小之后的袖珍玉米,颗粒充其量不过绿豆大小。熬的时候里边放有花生,红绿豆,柿子皮等辅料,成品有点类似八宝粥,甜腻润口,不过多了玉米一味。 在这天,玉米除了给人吃,还得拿去喂乌鸦。一般家里有小孩子的才会这样做。给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让他们插在房子四周的树枝、圪针上待乌鸦吃。这一做法的由头是乌鸦吃了谁的玉米谁就聪慧,日后是能做状元的。不知道我考大学是不是小时侯贿 赂了乌鸦的原因。 中午大局部人家都吃饺子,我们这地方,饺子就是节日主食,凡过节,其必不能少。观晋东南一区,大多也是这一习俗。我想晋菜未能跽身中国八大菜系多少与这个传统有点关系吧。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二月二龙抬头。

8、 4.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 二月二龙抬头是北方才有的习俗,可是今年不同于以往。在我们南方也进行了一次活动。家里人都兴奋不已,忙这忙那的,固然是为了上街观看舞龙表演。妈妈说:“我小时候也进行过一次,可是家庭贫困,没方法观看那舞龙。”我真心鄙夷:有什么好看,又不存在这世间。转念一想,就当满意母亲的愿望吧。我最终和他们一同前往,我也想见见神话中的龙能被舞出什么样。 来到东街,这里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废了好大力才挤进去。路边的小摊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物品,真是琳琅满目:有画糖人的,有卖动物面具的,有卖糖葫芦的,还有看着很好吃的汤面,让人目不转睛。 街上灯火辉煌,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啊!是舞

9、龙灯的队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着一颗龙珠,后面三排人齐心协力舞着龙。从远处看,犹如一条飞龙在人群里穿梭,转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母亲抓紧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亲带我来到一处摊子面前,对师傅说:“来两碗龙须面。”听到这个名字我非常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师傅。那个师傅在抻面的过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时而引蛇狂舞,仿佛活了起来;时而如惊涛骇浪,令人拍案叫绝。 抻至最终,师傅往往会将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举过头顶,不停抖动。好像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是淋漓尽致。龙须面是一种又长又细,用火可以点燃的面条,因酷似龙须而得名。母亲对我说:“吃龙须面是二

10、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吃了龙须面才算是真正的过节。”我回应说:“嗯,原来龙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话中,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这一次过节,我转变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龙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无价之宝。 5.二月二龙抬头初三日记600字 根据中国传统习俗,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发,让新的一年“从头开头”。但二月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名“中和节”,在天津,中和节也是一场美食节。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的风俗是吃煎焖子和烙饼。煎焖子俗称煎龙鳞,寓意煎除害虫;烙出的饼叫龙鳞饼,有爱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钱龙”。

11、 在天津,最颇负盛名的“龙抬头”美食是煎焖子。天津焖子也属于凉粉类食品,但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好后趁热浇上麻酱、蒜泥、醋、酱油等作料,芳香爽口,回味绵长。另外,早春季节冷热不定,热食属阴的焖子,平衡兼顾,颇有创意。 记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妈妈刚给我理完发不一会儿,姥姥打来电话:“你们快来家里吃焖子吧!”我们即刻动身。一进姥姥家,煎焖子的香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对姥姥说:“您做的焖子太香啦!”于是洗手、上桌、开吃! 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煎焖子,一边听姥姥叙述二月二龙抬头吃焖子的来历,姥姥说由于白色的焖子要切成扁块,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制作时每片焖子两面又都被煎成金黄,所以用来表示对“懒龙”的惩处,人们盼望它努力治水,保佑丰收年景。 姥姥的话也让我想起我们中国许多的传统习俗,如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我想我们有责任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