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11617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景观的概念 (2).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景观的概念广义的自然景观是指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高山、极地、热带雨林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狭义的自然景观是指由自然要素,如山川、水域、动、植物构成的景观自然景观资源分类:山岳风景、水域景观、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地质风景、气候风景。1、山岳景观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名川大山各具特色,构成雄、险、奇、秀、幽、旷、奥、深等形象特征。其景观因素如下:山峰 包括峰、峦、岭、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洞府 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有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以及地下泉水。溪涧与峡谷 火山口景观高山 冰雪世界、冰川古化石及地质奇观 2、水域景观水是

2、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人类对水有天然的亲近感。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布、溪涧滨海等风景资源。3、天文、气象景观由天文、气象所构成的自然形象、光彩都属于这类景观。如:日出、晚霞、云雾、海市蜃楼等。4、生物景观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景观重要要素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主体。植物景观:森林、草原、花卉动物景观:鱼类、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等 文化景观概念: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念碑、音乐风格、校园、农田、道路、城市、村落、工厂等。 文化景观分类: (1)

3、物质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如建筑景观、聚落景观、农业景观等。(2)非物质景观: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如宗教景观、传统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等。1、名胜古迹古代建设遗迹古建筑古代名人逸事古工程、古战场2、文物艺术石窟、壁画、碑刻、摩崖石刻、石雕、雕塑、文物、名人字画、工艺品、古人类文化遗迹、化石等。3、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居村寨、民族歌舞、地方节庆、宗教活动、封禅礼仪、生活习俗、民间技艺、特色服饰、神话传说、庙会、集市、逸闻等等。4、传统建筑及聚落景观

4、(城市和乡村景观杭州西湖 基诺族住房 傣族竹楼)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的形象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合院式民居又称 “汉式”民居,是中原汉文化与大理本土文化结合、演化和再创造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形式最为典型 ,最富于表现民族文化特质的是其室内外的装饰 。)哈尼族蘑菇房(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形式独特。楼房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屋住人并存粮食,上层堆放杂物。分布在云南红河、元阳、绿春等地多为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覆盖。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袼。采用本土材料,冬暖夏凉)昆明一颗印住房(摩梭族民居 木楞房 5、生产

5、性景观-农业景观6、生产性景观-工业景观交通景观(青藏铁路 安楚公路)地理学科的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以及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和人工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通俗的讲,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和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地形条件、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等因素索性成的生物生存环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景观结构和格局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

6、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斑块:依赖于尺度的,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基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从起源上讲有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又称走廊,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基质: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要素类型,通常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如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二、 景观生态要素水 地形 植被 气候 水环境:大自然中水有自身的循环系统,人类过度利用带来一些危害,如地表下沉、地表水污染、水生动植物减少等。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

7、时,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 :1. 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2.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3. 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9.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10. 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

8、、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地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球表面营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丘陵、山地,江河湖海。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进化,选择了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平原、临河高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 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植被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能够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命系统,是光、气、水、热、土等生态因子呈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据统计地球上6

9、0%痒是由森林绿地供给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可以消耗热量。调节湿度 蒸腾作用净化空气 许多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叶表面可以吸附灰尘,是“空气过滤器”杀死病菌 吸附和杀死病菌净化水体、土壤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物质,减少和吸收细菌的数量,植物根系能吸收、转化、降解和合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风、防风 城市绿带,夏季通风,冬季防风减低噪音 绿色植物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是“绿色消音器”城镇绿地指标绿地率绿地率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总用地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公园)指标 人均绿地(所有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植物枝叶覆盖的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

10、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城市绿地率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X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

11、不少于30米。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 (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平方米;到200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入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不少于6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

12、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而积列200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但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受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面、大气环流等。因此,城市就有“城市热岛”的现象,而郊区的气温就凉爽宜人。 小气候改进的办法:1. 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2. 引进水体;3. 保护和扩大绿地和植被面积;4. 根据季节进行设计一、空间与环境几个重要概念 气泡、领域、场所1、气泡由爱德华、霍尔提出的,只个人空间,人体有一个与外界环境分开的物质界限。密切

13、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米社交距离:1.2-3.6米公共距离:7-8米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位置。气泡是领域空间的最小单位。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领域行为的四个层次:公共领域 、家(私秘领域)、交往空间、个人身体人对空间的认知:滞留性、随意消遣性、流通性舒尔茨提出:场所是有明显特征的空间场所的构成要素:中心、边界,定位、行为图示、向心性、闭合性等同时作用形成了场所的概念。二、人的行为1、行为的层次强目的性行为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下意识行为2、行为的集合: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3、行为的控制 设

14、计的预测性,设计对人行为的作用三、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安全选择与多样性需要的满足景区空间的划分与组合划分空间的手段有:屋宇、廊、墙、山、石、树木、桥梁、石雕等;景区规模分为主景区、次景区;景区空间布局讲求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变化。景区空间的系列与景深景区空间随着观赏路线而展开,不能平铺直叙的进行。自然地安排起景、高潮、尾景。观赏点与观赏路线 点与线的结合。二、空间观赏特性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景的观赏有动静之分,动态观赏就是游,静态观赏主要是息,游而不息容易疲倦,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意义,在园林中往往是动静结合,在动的游览路线下,分别而有系统地布置各种景观,设立一些停息之地,使游人可对

15、四周景物细致观赏。小园宜静,大园宜动。景观界面与空间感 景观界面是由天、地、周围景物构成。以平地、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所谓心旷神怡;景观与地面高宽比6:18:1有夹景感或峡谷感;景观与地面高宽比大于1:3有明亮亲切感。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正常人清晰视距为25-30米。最佳视点与视角垂直视角小于30 ,水平视角小于45。一般认为最佳视点宜布置在垂直视角的18 ,27 ,45 处,即景物高度的一倍、两倍、三倍的距离。远视观感仰视高远: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 、60、 90时,可以分别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和崇高感、威严感和危机感。俯视深远:一般俯视角度分别小于45、 30、 10 时,则竟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中视平远:视线水平线为中心的夹角30平视,产生广阔宁静、坦荡开朗的感受。动态空间布局1 一般系列(两段式 起景高潮三段式起景高潮尾景)2 循环系列(循环系列 复循环系列)3 专列系列空间系列的变化起结开合断续起伏五、组景手法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