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11379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语文教学品词析句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和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方法。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甄别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阅读的文本典范。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一、挥一挥魔术棒,点词成金魔术棒一点,苹果变雪梨;魔术棒一指,小丑变公主;在童话世界中,神奇的魔术棒总是能制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在我们的课文当中,惊喜就藏在字里行间,就看你的魔术棒能不能指到它。1、利用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人说,人聪不聪明,只要看他的眼睛就行了。其实文章也有眼睛,如果你能找到课文的眼睛,教学效果能事半功倍。

2、例1:老舍先生的猫第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古怪教学步骤:(1)任红卫老师抓住这一文眼先解释字典本意: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生疏罕见的。(2)然后通过读第一段,边读边画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理解古怪一词,得出这是一只老实的猫,这是一只贪玩的猫,尽职这是一只尽职的猫,有些课文的关键词很明显,如课文女娲补天的;可怕。课文掌声中的忧郁;等。但更多的课文,关键词却隐藏在文章当中,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发现。例2:将相和关键词:负荆请罪教学步骤:(1)出示负荆请罪的插图(2)简介负荆本意,追问什么是荆条(3)创设情境,假如荆条抽在身上是什么感觉?廉颇负荆可以看出他很有诚意,用诚心诚意的语气读这

3、句话。(4)结合实际,你如果真要做错事能负荆请罪吗?但廉颇是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啊,再读,体会大将风范(5)引用赞廉颇的古诗赞廉颇回车示弱总心安。谁识负荆低首难,真是将军胸胆在,始留佳话后人看。齐读,赞叹通过五步教学一个勇于改错的廉颇形象就凸现出来了2、引出暗词,柳暗花明又一村课文中,并不是所有的好词都能在书面表达出来。有些语言是作者故意省略,有些词句则隐藏在文字的背后。对于这些文中的暗词,我们更要具备一双慧眼,将它们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例:渔歌子的教学,在学生找出九种景物之后,(1)能不能给景物加上一些色彩?(2)请学生说说看,如西塞山是什么颜色?青翠欲滴,绿树成荫粉嘟嘟的桃花,

4、银光闪闪的鳜鱼(3)能不能给景物加上一些声音?潺潺的流水唧唧喳喳的鸟叫等等(4)理解这些颜色词的意思,(5)拓展:你能像作者一样再说出一些这样颜色的词吗?(黄澄澄 半红半紫 湖蓝等词)(6)引出暗词:这么多颜色在一块儿,这么多声音汇合在一起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7)读文表情 对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这些好词,作为老师,我们却不能坐视不管,得变藏为露,充分挖掘,在充分表达中,还给学生一个积累词语的好机会。二、抡一抡金斧头,别具匠心。字组成词,词连成句,句谋成篇。在品读语句的时候,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味地读,到最后,学生也没有品出句子的奥妙所在。其实,不是老师

5、不知道要品,而是不知如何品这其间,主要牵涉到方法的问题。例1: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鸟的天堂节选)对于巴金老人写的这句经典句子,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体会别具匠心。方法一:词语换位(1)出示词语换位后的句子: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树梢,在山头。(2)读出不同点:原句显得有顺序观察从高到低;换后的句子显得秩序凌乱。(3)得出结论:作者观察是有顺序的。方法二:删词朗读(1)出示少了的句子: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2)读出不同点:原句是排比句,读起来有节奏,有韵味;后一句便没这种感觉,显得生硬。(3)得出

6、结论:一个看似不重要的词往往却能在句子中起关键的作用。方法三:长句删节(1)出示短句: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2)读出不同点:后一句虽简洁却没写出红霞的变化;原句显得有动感,把静的红霞写活了。(3)得出结论:描写景物应动静结合。在这个例子中,只九个字,却在多种方法的运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大家巴金运用语言文字的娴熟技巧,更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表达的无限魅力。方法四:短句加长例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节选)这是一组典型的短句,丰富的语言全都浓缩在像泼像倒两个词上。对于这样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较难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帮助拨开云

7、雾,学生才见天日了。(1)引导发现:你发现了这段话什么特别之处吗?(句短,像泼。像倒。只有四个字,却组成了两句话。)(2)出示长句:霎时间,雨点连成了线,哗!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3)引入思考:两句的相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都写出了雨的大。)两句各有特色,为何作者要选上一句?(4)朗读对比:尤其指导学生读出上句中句号的急停、凝重。(5)体会感悟:短句的表达形式更突出了雨之急、之大,情况之突然,让人们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品词析句的一点粗浅看法。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其实,我们的课文又何尝不是

8、这样处处充满美呢?我想,只要教师能细品课文,深入钻研教材,那么人人都能点词成金,别具匠心,让我们的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限美妙。让语文课堂走上特色之路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考试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于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

9、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一、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教师的滋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于是我在班里举行了“小老师,大学生”的师生角色互换活动,在课堂上我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让学生轮换当老师,提出问题。而我这个“大学生”就和其他学生共同配合完成题目,“小老师”进行评价,讲解刚开始学生们显得有些拘谨,慢慢地,进入了新角色,我也竭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整个活动搞下来,这堂课学生们兴味盎然,争相发表自己当小老师的收获。就这样的角色互换让奇迹发生了,学生们渐渐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其实,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老师,自己备课,自己学习,自

10、己讲课,自己批改作业。我们只要把做老师(查资料、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认为这种角色互换法就是这样一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好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成学习的主体,改变那种学生只会被动学习的无奈局面,生字老师给查了,段落老师给划了,中心老师给归纳了,写作技巧老师给分析了,作业老师给改了,错误老师给归纳分析了再说,让学生“讲课”比让学生“听课”好,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容易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成就感,学习兴趣

11、更浓。最后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二、改变方式,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有些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还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学术讲座式授课,未免会造成“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助文学或艺术沙龙的形式,让课堂变成文学和艺术的聚会呢?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艺术天堂,在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呢?在给学生强调生字词时,如果板起面孔给学生讲:这个字怎么都不认识呢,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了学生不但很难记住这个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而且还会十分讨厌你这样的语气,因为给他们的心里造成了不愉快。他们会在心里埋怨:“我不会才来学啊!”相反,如果我们换一

12、种方式,给他们讲一些由于发音和写错别字引起的笑话,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纠正读错用错字的现象,我曾经给学生讲了许多笑话,比如:“一个同学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歇)一喝(歇)。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歇)了喝(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如同“兴奋剂”,让课堂一下充满了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人性的生机与智慧的力量。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改正自己的错误。我的讲课也如鱼得水。这也应验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的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的主张

13、。三、学科互动,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开放促发展,所以语文老师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应该有计划地把其他科目老师请进来,让我们的课堂不断丰富和精彩,成为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吸取到更多的精华。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藤缠树,树缠藤。就拿语文与科学来说吧。两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比如对于文言文和文言诗词的理解,如果对文章的中有关背景的历史知识不了解的话,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请科学老师给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或播放一些典型的历史图象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更多

14、的知识。 四、 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学习,在

15、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浓厚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游戏中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我校就举办“我看历史人物辩论会”、“历史故事演讲会”、“语文知识抢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成语填空”、“歇后语我来补”、“小谜语大智慧”、“你送我一言我还你一语”、“活动我策划”等活动;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同时还组织了班报编辑部、通讯小组、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学校还办了校报和学校网站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就会在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浓郁的氛围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