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11250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报告(2008-202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8-2020)2012-02-02前 言一、规划背景船舶工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综合性先导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船舶工业不但为国际贸易、能源运输和海洋开发提供装备,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权益的基础工业。1、国际船舶工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造船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世界船舶工业达到新的高度,全球新船完工量创下8280万载重吨的历史新纪录。同时,市场需求保持旺盛态势,全年新船成交量在散货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带动下达到2.45亿载重吨,较2006

2、年增加40%以上,创历史新高。全球造船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许多骨干企业交船期排满至2010年,部分船企甚至开始承接2014年交付的船舶,充足的订单为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据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预测,2006-2010年世界平均新船需求量将达到5022万载重吨,2011-2015年世界年均新船需求量将达到3918万载重吨,大大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约3356万载重吨,后半期为3720万载重吨)。因此,在2015年之前,世界船舶市场将保持稳定旺盛的需求,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前景广阔。2、全球船舶工业呈三足鼎立之势从当今全球船舶工业整体格局上来看,尽管一些新兴的造船国家如越南、土耳

3、其、菲律宾和一些老牌的欧洲造船国家如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短期内无法扭转韩、日、中三足鼎立之势。2007年,韩、日、中造船总量以载重吨位计占世界的90%(以修正总吨计占79%)(详见图1、图2)。韩国、日本的造船业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投资造船产业,“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8%,并呈加速态势,增速远远高于韩国和日本,在世界造船产业转移规律的支配下,我国造船业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最重要的一极。图1 各国(地区)造船产量份额图 图2 各国(地区)造船产量份额图 (以载重吨位计算) (以修正吨位计算)3、我国将继

4、续优先发展船舶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我国大规模投资船舶工业,造船能力在2002年后的5年时间里增加了4倍,2006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到2010年,我国建造的散货船、油船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到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接近韩国,LNG船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成为高新技术船舶重要生产国;早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力争4-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10强,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到2015年造船总量占世界的35%,跃升为全球最大造船国。二、规划目的针对国际国内船舶工业发展的趋势,全面地掌握温州市船舶工业概况,理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温州市船

5、舶工业的发展思路,合理定位,并通过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在相关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全市船舶工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三、规划依据(1)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国防科工委;(2)船舶工业企业的行业标准,国防科工委,2007.10;(3)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2003.11;(4)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1;(5)温州港总体规划,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温州港务管理局,2007.8;(6)温州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修改稿),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2004.12;(7)温州市船舶配套业与船舶商品市场发展

6、规划,浙江工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2006.04;(8)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9)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四、规划年限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8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一章 现状基础一、发展现状温州船舶工业开始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20多年的发展,船舶工业从最初的“低、小、散”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温州船舶工业紧紧抓住国际船舶工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船舶档次不断提升。仅2001年至2006年,全市船舶工业产值、造船总吨等指标实现了翻番。1、船舶修造工业迅猛发展

7、2007年全市在建船舶65艘,共约59.2万吨,其中下水48艘,实现产值30.38亿元(详见表1-1),比上年同期增长76%。整个行业呈现出总量增长、外向加快、技术提升、竞争力逐步增强的势头。表1-1 温州船舶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年份造船数(艘)载重吨(万吨)总吨(万吨)产值(亿元)税收(亿元)20013815.22.32002662020.486.659.012003843260.1612690.1220042019048.51301410.1820051327742.25264014.412006636542.25164052.4320076559.230为了使全市船舶行业尽快走上规范化道路,

8、促使我市船舶质量跃上新台阶,相关部门制定了温州市船舶制造企业整治评估标准,对我市船舶企业从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与工具、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经过2005年至2007年对温州低质量船舶一年多的专项整治,重点加大了船舶制造企业整合兼并力度,做强做大船舶工业,有重点地选择发展若干骨干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造船企业有53家,其中一般钢质船舶生产企业28家,共有船台201座,船坞5座,其中5000吨级以上船台121座。2007年,全市新建和改建船台20座,其中57000吨的有2座,32000吨有5座,25000吨的有7座,新建龙门吊25台,新投切割机15

9、台,新建喷涂车间3个,总投资达到7亿元。目前,温州船舶企业的基本形成了“分段建造上船台组装洗泼试验试航”的工艺流程,在增加了船台的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把整体建造船台占用时间从10-15个月缩短到2-3个月;造船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发电机组、配电装置、货游泵、船上吊机、导航设备、自动化设备等新产品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此外,通过与国际船级社GL(德国)和LR(英国)的合作,大大提高了船舶质量和修造技术,现已具备改造一级游轮的技术能力。表1-2 温州船舶企业分布情况序号船舶修造功能区现有企业现生产最大船舶(载重吨)年生产能力(万载重吨)1乐清湾中欧船业、澳力船业350001102磐石片庄吉船业、江海

10、船业27000353七里港欣万宇船业、江南船业、奥泰船业、东方船业、七里港船业23000504黄华片好运船业、威化船业、江海船业、顺航船业、远洋船业、欣田船业、中瑞船业、欣顺船业、帆顺船业、华夏船业、长虹船业、远帆船业、东港船业、中扬集团230001005洞头安泰船业1270026瑞安江南船业、南港船业400037苍南强乐船业2000032、船舶配套产业稳步协调发展温州船舶配套业基本形成了瓯江北船舶配套产业区、乐清湾船舶配套产业区、瑞安阁巷船舶配套产业区、永嘉船舶配套基地、瑞安船舶配套基地、苍南船舶配套基地等重点船舶配套基地和中心。温州市现有经过CCS认证的船舶配套企业清单及产品见表1-3。表

11、1-3 CCS认证的企业及其产品一览表船用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船用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船用电器温州江南电器厂离合器温州通用机械厂乐清海泰船用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货油泵黄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乐清沪乐船用电器有限公司磁罗经瑞安市顺风航仪有限公司华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发动机温州电机厂压力控制器瑞安市盛业电器有限公司灯具浙江沪乐电器灯具有限公司瑞安市安达电器有限公司海星海事灯具有限公司变压器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华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温州市江南船用电器厂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温州震泽电子有限公司阀门浙江船工阀门有限公司瑞安市中瑞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塑壳断路器新华电器集团公司七公司仪表乐清侨光电器仪表厂扎带乐清新兴电缆附件有限公司乐

12、清市兆丰仪表开关厂浙江凯通电器有限公司乐清市军诚船用仪器仪表厂同时,温州已经在瓯江北船舶配套产业基地南侧、瓯江北岸白马咀造船基地的北侧选择了400亩非农用土地建设船用商品市场,为船舶工业的配套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平台。二、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温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中间地带,北临宁波港、南毗福州港,东南与台湾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实现“两岸三通”后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温州港已与日本、朝鲜、科威特、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有航运业务和贸易往来,与连云港、天津、上海、大连等海港有货运航线,内河航运沿瓯江上溯可与丽水等内陆腹地相通。公路(高速公路)

13、、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温州永强机场也已经完成扩建,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温州在发展船舶工业时发挥出巨大的区位优势。2、岸线资源丰富。温州岸线与滩涂资源十分丰富,陆地海岸线长达355公里,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滩涂面积约648平方公里,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独特优势。主要大陆深水岸线分布在乐清湾、苍南沿海,平阳、瑞安沿海围垦、围海工程完成以后,岛屿岸线主要分布在洞头列岛与大北列岛,岛屿上分布有相当数量能满足大型船舶制造需求的深水岸线。瓯江北岸段主要可建造3万吨级以下的船舶,乐清湾船舶修造工业基地可建造5-10吨级船舶,大门岛等岛屿岸线甚至可建造30万吨级船舶。3、民间资金充裕。温州民间资金非常充裕,而且流动

14、极其活跃,特别是随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始,在造船业起步阶段,船舶修造企业通过民间集资,能迅速筹集起所需资金。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基于良好的形象和雄厚的财力,纷纷采取兼并收购、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对船舶工业进行大手笔投资。应该说,温州充裕的民间资金将为船舶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4、发展机遇较好。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船舶市场异常活跃,未来世界船舶市场总体上仍将呈现需求相对稳定的态势。同时,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及其市场需求前景也将十分可观,据有关机构预测,国内船舶需求大致为:2006-2010年,年均新船需求量为620-660万载重吨;2011-2015年,年均新船需求720-840万载重吨。浙江省明确把温州定为“浙南沿海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是市委市政府基于温州区位资源优势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温州业界将之视为船舶工业大展身手的一个“政策契机”。 然而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船舶工业发展基础薄弱、融资服务落后、村企矛盾突出、不确定因素增加、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船舶工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三、主要问题1、造船规模与等级小。受限于人才、基础设施、政策等瓶颈,温州船舶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低、小、散,造船企业缺乏有实力、示范性龙头企业,上规模船厂少且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