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和减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11214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加和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加和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加和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加和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加和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加和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加和减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加和减 二、教学时间:7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字号。 教学难

2、点:正确地口算无敬畏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贝贝,女孩叫玛丽。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书上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贝贝应付钱:44+25=() (2)玛丽应付钱:44+38=()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贝贝和玛丽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

4、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

5、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6、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电脑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

7、过程说给大家听。 电脑验证,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电脑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8、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去哪儿?出示情境图:玩具商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自主观察玩具商店的情境图。 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们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想好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然后各小组的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分类解决。如果学生提

9、出用加法做的问题,让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这样及时复习并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如果提出用减法做的问题教师将这类问题按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顺序分类板书如下: (1)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2、学生自己读一读板书问题,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指名说算式并板书:38-25、44-25、44-38) 3、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这三道题的笔算方法我们早已学过,这节课我们研究口算方法,先来研究38-25的口算方法。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小组里讨论。 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1)38-20=18,18

10、-5=13。(2)38-5=33,33-20=13。(3)30-20=10,8-5=3,10+3=13。 你们的想法,老师已经写在了黑板上,看着这些算式,你能说说口算时各是先减哪一位上的数,再减哪一位上的数吗? 44-25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口算得数。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学生可能说出的算法有: (1)44-20=24,24-5=19。(2)44-5=39,39-20=19。 (3)把44分成30和14,30-20=10,14-5=9,10+=19。 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吗? 小组讨论,比较38-25、44-25

11、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找相同点时,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三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让学生自己口算44-38。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算的,并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夺红旗”游

12、戏。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组式题,4人共完成四组式题。比一比,每组三道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 (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再比较中发现联系。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口算得数,集体校正。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1)让学生先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书中提出了什么要求。 (2)学生交流估计方法。 (3)通过算一算,经验估算情况。 7、做“想

13、想做做”第7题。 (1)仔细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和解题结果。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叙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

14、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教学具准备:情境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2)谈话:今天

15、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他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5)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值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