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经典影评.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10802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经典影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鸿门宴经典影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鸿门宴经典影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鸿门宴经典影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经典影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辑 | 删除 鸿门宴-一场四个男人的博弈 兰生幽谷 发布于: 2011-12-04 12:55 花了两个小时又十四分钟的时间把这一场豪门盛宴看完了。惊喜的发现已经跟自己以前学过的鸿门宴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刘邦就是一个笑面虎加小人。项羽贼像犀利哥!范增就是一大仙。樊哙就活是古装版的“山鸡”。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部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好片。而且我喜欢这种刚开始并不怀着看好的心态而到看到最后却给我带来大多惊喜的电影。其实鸿门宴没有什么特别的,说白了一场是四个人的博弈,电影就是要把这四个人的博弈加血加肉并且渲染了一番。而这种渲染是必要的。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就有个习惯:思想放不开,喜欢拘泥于历史。一拿出个

2、历史片就爱和以前的古文去比较,看差了多少,改编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就是一顿喷。实际上拍历史剧就是应该要改编的,即使就真的篡改历史又能怎么样呢。只要故事讲得好,让人觉得有说服力又是好电影,为什么非要与电影一致呢?如果真是把鸿门宴拍得更书上写的一样的话那反而了然无趣了。剧中主要是项羽与刘邦、范增与张良。这四个男人的战争。夺江山,争美人,拼谋略。而故事要怎么样展开,怎么样把这四个人的矛盾讲述好才是关键。显然这个导演领悟到了,也做到了。导演领悟到的什么是通过范增之口给我们了答案-“就像镜子的两面,有项羽就会有刘邦,有范增就会有张良”。就像“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一样,也去就是应为这样历史才会更显得悲壮!

3、项羽与刘邦,我想历史上没有哪个敌人可以这样互补的。以至于我一直在想如果两个人真的可以一直同盟下去的话,那该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天下呀!但是人就是这样,越是都强就越不会联合。因为天子注定只能有一个人。而往往都是那个最不像英雄的人。关于两个人性格上的问题,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后人已经分析的非常明晰了。英雄从来都是最悲情的。而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英雄。刘邦。雍正。不都是如此嘛。中国从古到今历史都不喜欢锋芒外露的人。这样的人过于表露了自己。即过于表露自己的霸气,也过于表露自己的缺点。而历史所喜欢的却是“小人”。平时做出一种置身事外不予争锋的态度,而在最后阶段给予别人致命的一击!也许后人大多数更喜欢项羽的霸气与英雄

4、气概但却不能否认最后确实是刘邦成为了汉高主!这种“小人路线”从楚汉争霸到当代社会竟然依然屡试不爽。 范增与张良。两个军师。都聪慧过人深不可测。有都衷心耿耿!如果两人没站在对立面的话没准两个人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与知己。但是不幸的是他们各为其主。注定是一辈子的敌人。但即是同道中人便自然会惺惺相惜的。这一点在范增要死去的时候。张良去看望范增便可看出。 这部电影都是在讲这四个人的博弈,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态势推进着电影一点一点向高潮发展。范增说这步棋没有胜者,其实但是这场博弈是公平的。刘邦拥有了天下,却比一无所有的时候更痛苦,怕失去,怕得不到,再没一个人值得他信任,他也不愿意再去相信人。就这样惶惶不可终

5、日的结束了自己的后半生。可他毕竟得到了天下,成为皇帝,名垂青史。黎明演的刘邦是中规中矩,其实黎明平时演什么电影都是这一副模样。含蓄,腼腆,一副天生蒸不熟煮不烂模样。可能导演也看出来他的这副德行,感觉还挺像刘邦的,但实际上要演刘邦除了这点之外还需要演员演出不动声色之下的高深莫测的感觉。显然黎明只做到了前一点。项羽,出身名门,能征善战,是一个真正的大英雄,但却倒在了自己 不果断 的性格之下。最后自刎于乌江。但是影片中项羽最后是幸福的,因为他与心爱的人死在了一起。可以与虞姬再也不分开了。冯绍峰演的项羽是给了观众最大的惊喜。如果像张涵予和黄秋生这样演过一辈子戏的老戏骨,演的出彩你不会有太多的惊喜,顶多

6、会感叹演技派果然是演技派,但是面对冯绍峰这样的演员则一开始大家都不会报有多大的期望。一个凭借“脑残”的八阿哥出名。一个演过无数个大家都想不起名字的电视剧的人。一个让人谈论最多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富二代”“幂锋恋”的人。但是就是他演的项羽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冯绍峰的眼睛很大很明亮,而在这部电影中他也充分的用了他的眼神。整场表演中他眼睛流露出来的或是侠骨或是柔情或是霸气或是不舍。无需言语已经让人沉了。主要是“八阿哥”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了。但是当人们看到他他的项羽竟会一点都看不到八阿哥的影子。这就足以说明这个演员可以驾驭任何一种角色。 范增,服侍项家三代,劳苦功高,但是他那样高深莫测应该也就会想

7、到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皇上哪天就不喜欢你了。你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皇上给你的,他可以给你,就有一天会收回来。我想范增都是想好了的。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忠君思想让范增即使最后项羽决定放弃他,也会因为那一面之仁。而心存感激并用自己的生命献上最后的一个锦囊。黄秋生的演技自不必说。也应该不会有人质疑。结果也证明黄秋生确实是整部影片演的最好的一个。那种对项羽的宠爱与忠诚,对张良的惺惺相惜。都如鸿爪踏雪一般没有任何演出来的痕迹。但是唯一有一点是不太明白编剧。中国的编剧一遇到军师就愿意用一些星宿神谕之类的场景。把军师神化,这应该始于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后来的军事基本就没逃出成为巫婆的命运。其实军

8、师只是比别人更擅长兵法一些而已。演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军事不好吗? 张良,范增看他看的很准,他就像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官场什么都没经历过。一身野心与抱负。总想着要赢谁。但却是输掉了自己。一心为刘邦夺天下却最后落个被人追杀的下场。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一些道理用:“曾经有一位我信任的友人,雇我去和另一位高手下一局棋,后来我发现我真正的对手原来就是我的那位友人。”这句话终结了自己的一生。张涵予演的张良也不错。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张涵予似乎更适合演项羽。西楚霸王的角色。但是无疑冯绍峰在年龄上和感觉上更贴近项羽的角色。张涵予饰演的军师却很真实。 再谈一谈这部电影中的音乐,个人感觉这部电影里面的音乐也很出彩。尤其是

9、高潮,刘邦赴宴的那一个场景演了项羽与刘邦的和范增与张良的交锋。但更多演是两名军师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交锋是是关于“天道有常和天道无常”,这时是以鼓点为主的微弱鼓声但是节奏却很快。就好像越来越快的心跳声。引导观众进入这个紧张的氛围。第二次交锋是“谁先下第一子”这一段重点在于两个人的话语交锋。镜头也在两个人之间频繁的转换。所以音乐退居的很微弱。第三次交锋时在两人下棋时伴随着不同政治理念所用的不同招数而来的交锋,这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音乐开始,这段音乐用的是琵琶曲,缓中带紧,是人屏息关看。项庄舞剑想要行刺刘邦。随后张良下棋也有有明显顶不住的趋势,说:要是韩信能及时赶到就好了。鸿门宴的关键点瞬时转移到了韩

10、信身上。镜头开始在韩信快马加鞭镜头与两名军师的对决和项庄舞剑这三个场景开始转换。马蹄声,军师的对话声还有舞剑剑声混杂,一起把剧情推向了高潮。而伴随着张良的吐血,音乐戛然而止。这一段精彩的音乐有力的把电影和观众都带到了情绪的制高点。不只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更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增添了笔墨。鸿门宴的成功自然有演员的功劳,但是不可否认好的音乐也给这部电影的成功增加了很大的筹码!其实鸿门宴这个故事很多导演都拍过。但是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去讲述这个故事。有的是点线面全景式的展开鸿门宴整个宴会的场景开始讲。有的是其前几天交代一下情况然后开始讲鸿门宴当时的状况。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无疑李仁港导演讲故

11、事的手法是很高超的。鸿门宴到底代表了什么?是一顿饭?胜败的转折点?一个局?或是透视两人性格的媒介?导演给了我们另一个答案,鸿门宴其实是一个“成人礼”,一旦赴宴,就必将会丢失自我!刘邦最后说道:“其实着这些年来我每天都心惊胆战,他们更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他们要害我。他们给我的没一顿饭,我都觉得要毒我。我常常想起虞姬的一句话,你知道这赴会的代价吗?我已经明白,要赴鸿门宴鸿门宴就是要用尽方法去算计与猜度对方,而代价就是你要失去能力去相信任何一个人。”但这不也是一个人成熟和要就大事所必须经历的吗?任何人都不像这样,但是这个世界需要我们这样。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但是我们喜欢这样吗?我们快乐吗?范增临死的时候说出了答案。“有一种棋局叫做双方皆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