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1076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牢记伟人教导优化育人模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牢记伟人教导 优化育人模式 吉林省四平市六马路小学 我们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创建于1942年,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全日制普通公办小学。1958年邓小平同志曾亲临学校视察,并提出了学生要“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曾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面红旗。”多年来,学校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学校建有分校一所。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257名,教职工204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181人,平均年龄刚过30岁。教师队伍正在向年轻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学校建有校长评估系统、多媒体教室、校园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致力于全面质量的

2、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四平市最大的窗口学校,也是四平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先后获得四平市模范集体、四平市党建综合示范校、省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传统美德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牢记伟人教导,本着“继承、发扬、改革、创新”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育人模式,使学校整体工作得到蓬勃发展。一、实施双向育人工程 构建育人平台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低小近实为原则,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推行“123456”和“654321”双向育人工程,构建起学校加强和改

3、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平台。123456工程指德育工作体制,“1”即第一位: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2”即两大任务:育合格人才,创文明校风;“3”即三条主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网络育人;校长政教处校关工校外办班主任科任勇担重担、全面育人;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各中队全力投入活动育人;“4”即四个一制度: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学期一总结,一学年一表彰;“5”即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养成教育;“6”即六条途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形象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654321工程指德育内容体系:“6”即六热

4、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科学、热爱劳动;“5”即“五自”:自律、自强、自护、自学、自理;“4”即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即三遵守: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即二争当: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级;“1”即一具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双向育人工程,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章有法、稳步提高、成效显著。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改善育人环境为保证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在教育设施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投入120多万元,积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装备了校园网络智能控制系统,校长评估系统,每班一台电脑,每班一台电视

5、,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修建了彩色水泥操场、雕塑,净化、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建立了楼外宣传长廊,班级门前设墙报,教室后面有板报,楼内走廊玄观安装橱窗,电子屏幕,楼内楼外处处可见励志格言、校园礼仪三字歌等,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修建了校史展室,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向学生开放,每学年都组织新生参观,对其进行校史教育。购进了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建立了电子图书馆、绿色网吧,定期向师生开放,净化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修建了师生阅览室,增购图书,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基础。还重新装修了多媒体大教室,提升了育人场所的档次。三、整合“三位一体”功能,优化育人活动学校坚持“三位一体”教育运行机制,开展以“巩固主阵地

6、,把握主方向,弘扬主旋律”为主的德育实践活动,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教结合、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使育人活动得到不断优化,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巩固主阵地 遵循德育规律 注重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常抓常新1、优化课堂教学,凭借教材育人。思品课、社会课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在思品课、社会课教学中实行“聚焦疏导”教学法。即:根据德育的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定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疏导点拨,升华情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我们还注重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强调德育目标进教案、进课堂、进头

7、脑,切实做好德育渗透。2、发挥师表作用,依靠榜样育人。近年来,学校提出“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皆育人”的“三育人”口号,突出抓好教师形象工程。开展了名师评选活动。3、狠抓养成教育,通过礼仪育人。我们开展了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专题教育,制定学生校内礼仪常规细则,通过开展“四文明”评比活动、礼仪课等,切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4、建设校园文化,借助环境育人。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一是校园校舍建设与管理实现“七化”:操场硬面化、校园绿化、环境净化、校容美化、安全制度化、文化设施配套化、教室办公室布置规范化;二是校园

8、环境卫生达到“七无”:沟圳无脏水,地面无纸屑、果皮、痰迹,课桌无刀痕、字迹,墙上无脚印、球印,门窗玻璃无损坏,天棚无蛛网,校内无乱倒垃圾、乱堆杂物、乱停车辆和卫生死角;三是校园文化基础建设做到广播站、电视台、时事窗、标语牌、名人画像、校报、网站、文化走廊“八配套”,力求让每一堵墙壁说话,让每一棵花草含情;四是学校周边环境良好,学校周围200米以内无“四厅一吧”。5、设计特色活动,创设情趣育人。几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主题的法纪教育,“我诚信我精彩”为主题的诚信教育,“同经历共成长”经历体验教育活动,“五小童心工

9、程”教育活动,按照“讲、学、做”活动实施纲要,开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 “六个一百”主题展示活动。(二)、把握主方向 适应育人要求 促进相互沟通 家庭教育工作有声有色1、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健全家庭教育网络。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制定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要求做好三项常规工作:校级家长委员会每月指导一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开展一次家教咨询;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家校联谊活动。家长委员会的委员通过不定期来校参观、听课、座谈,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情况,与教师共同研究学校、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对策。2、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学校建立了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

10、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文明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从而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教育合力。3、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学校1986年就办起了家长学校,总结出“八有、四定、三结合”的办学经验,即有办学规划、有组织领导、有教材、有家长信箱、有校牌、有家长听课日,有家长开放日、有家长接待日;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员、定教学内容;学校上课与年部上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家长会与开展教育活动相结合。我们还聘请省、市关工委领导等来校为广大家长讲学,使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三)、弘扬主旋律 协调社区力量 优化外部环境 社会

11、实践活动多姿多彩我校经常与所属街道社区、派出所共建部队等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协助我们做好各种教育工作。一是争做文明小乘客活动。学校学生乘公共汽车上学的人数较多,为此坚持开展了“争做文明小乘客”活动,由学校离退休老领导坚持常年组织学生文明乘车,使车箱成为学生们再现文明的窗口。二是城乡少年手拉手助学活动。学校和山门镇古洞小学1993年建立联谊校,确立手拉手关系。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四联手、一深化即:通过领导联手、教师联手、学生联手、活动联手;深化送教下乡活动,使古洞小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我们还开展了城市乡村体验教育夏令营活动,联手共进庆六一活动。我们两校被评为市手拉手先进单位,全国手拉

12、手先进校。现在古洞小学已成为我们的分校,也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三是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1)学雷锋敬老活动。(2)清扫楼院活动。(3)学工活动。组织学生到四平卷烟厂、吗咪乳业去参观。(4)学军活动。组织学生到部队,体验军营生活。(5)学农活动。带领学生到劳动实践学校去劳动、参观、实践。四、开展“讲、学、做”活动,坚持育人特色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邓小平同志1958年9月23日曾亲临学校视察这一光荣历史资源,深入开展“讲、学、做”活动。为使活动有组织有效果,我校九四年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校内设立关工小组办公室,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使这项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保证。学校在市区关工委的

13、热心指导下,抓住学校的传统特点和有利条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讲、学、做”活动,即:讲邓小平爷爷的光辉业绩,学习邓小平爷爷的理论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一)、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宣讲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宣讲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和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发扬光荣传统,学习伟人风范,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首先,为纪念邓小平视察学校这一光辉历史,学校把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定为校庆日。通过班队会、文艺演唱会等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请当年被邓小平接见过的老教师、学生回校作报告,向学生介绍当年邓小平来校视察的

14、情景。组织学生观看长春电影制片厂以我校为背景拍摄的电影朝霞,赞扬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学生感到无比自豪,使同学们更加明确“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深远意义。第二,开展新生校史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校后,学校少先队都要组织学生到校史教育室进行校史教育,由校长作校史报告,随后参观邓小平来校视察时的三幅珍贵照片,并告诉他们这三幅照片的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光荣传统,把邓小平这个伟大的名字首先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第三,开展以讲邓小平光辉业绩为主题的班队会、故事会、演唱会来歌颂邓小平光辉而伟大的一生。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是学生颂扬邓小平丰功伟绩的最好形式。学生通过活动颂扬了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激

15、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第四,利用影视教育手段,加强学生对邓小平光辉业绩的了解。学校少先队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邓小平伟大事迹的电影,如大决战、大转折、解放西南等,同时组织收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使师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第五,在各学科中渗透讲解邓小平在战争年代的伟大业绩。如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邓小平的光辉业绩。通过宣讲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知识首先,根据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特点和对教育的指示

16、,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了邓小平“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思想,以及“三个面向”和“一国两制”等理论。以劳动教育为载体,通过班队会等形式开展了“五自”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使学生的“五自”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其次,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向学生广泛宣传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第三,结合迎香港、澳门回归活动,利用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宣讲了“一国两制”理论的伟大构想。同时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九七年迎香港回归签名活动、九九年迎接澳门回归知识竞赛、演讲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学校还举办了改革开放二十年、三十年成果图片展览,来强化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培养学生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