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10762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测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使用:(16分)1.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2分)A. 拮据(ji) 扶掖(y) 脚踝(k) 心无旁骛(w)B. 襁褓(qing) 睿智(ru) 煞白(sh) 怒不可遏(ji)C. 抽噎(y) 桑梓(z) 栈桥( zhn) 强聒不舍(gu)D. 佝偻(gu) 诓骗(kung)谮害(zn) 情不自禁(jn)2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2分)A. 格物致知 唯唯连声 地灵人杰 一杯黄土B. 味同嚼腊 歇斯底里 宏鹄之志 红妆素裹C. 化为乌有 恪尽职守 妄自非薄 兼而有之D. 断章取意 言行相顾

2、 无与纶比 一代天骄3.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2分)(1)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 )(2)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水平,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5.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应填的句子的顺序应是( )(2分)他承受了 , , , , 。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A. 一切威胁 一切迫害 一切侮辱 污蔑 流亡B. 一切迫害 污蔑 流亡 一切威胁 一切侮辱C. 一切侮辱

3、 一切迫害 污蔑 流亡 一切威胁D. 一切威胁 一切侮辱 一切迫害 污蔑 流亡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后的颠疯的丑态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的罪恶。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小说通过对叔叔的遭遇的记叙描写,批判了人性的卑劣和可怜。C.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上阕写景,下阕叙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山河的热爱,抒发了“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D.事物的准确答案不止一个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限于一个角度寻找答案,要有创造性地多方考察,这样才能有开拓性的创新。7.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准确的顺序是( )(

4、2分)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 ,江河溪流, ,大海汪洋, ,湖光粼粼, 。A.是抖动的曲线 B.是翻腾着的曲线C.是流动着的曲线 D.是屹立着的曲线8.根据下列句子,以“友谊”为话题,仿写一个句子。(2分)例句: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仿句:友谊 , !二、诗文填空。(10分)9.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江山如此多娇, 。 ,北斗阑干南斗斜。鸡声茅店月, 。 ,月有阴晴圆缺。 ,奉命于危难之间。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 !10.按下面提示默写出诗文句子。(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积极乐观、胸襟豁达,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名句是 ,

5、 。 隆中对中刘备使用比喻修辞手法阐述自己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语句是“ , 。”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5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

6、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屯大泽乡。 屯: (2)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天下苦秦久矣。译: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 13.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3分)14.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景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

7、主要有两条:从客观情况上说是因为“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主观因素上说是因为提出了“ ”这个顺应民心、具有强大号召力的起义策略。(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4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个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以前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

8、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能够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能够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不过,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

9、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个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5、这篇驳论文论敌的论点是:_。(2分)他们用的论据是_,_,_。(3分)16、作者针对论敌错误观点而提出的论点是什么?(2分) _17、“这个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2分)18、“

10、这个类的人们”指哪类人?(2分)_。19、文中列举了四种人,你知道其中哪一种人的故事,请你写出来。(3分) _ (三) 阅读下文,完成20-26题(19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不过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记。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仅仅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0、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3分) 21、怎样理解这三种生活?(3分) 2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