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10715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腰椎病试题与问答.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腰椎病一、名词解释1、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2、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4、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5、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因外伤,先天性异常,炎症而增生肥大粘连,使梨状肌在收缩时刺激或压迫坐骨

2、神经而引起症状。病人以下肢痛为主要表现,外旋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加重。6、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多种原因所致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窄,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脊髓神经根受压发生的病变。在临床表现上以下腰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及神经源性间歇跛行为主要特点。7、牵涉痛或感应痛:亦称反射痛。是指腰骶椎或腹膜、盆腔脏器疾病时,刺激传递到脊髓后根或脊髓丘脑束神经元,通过“聚合-易化”或“聚全-投射”作用,使同一节段神经原兴奋,在相应的皮肤支配区出现感觉异常。其疼痛部位较模糊,少有神经损害的客观体征,但可伴有肌痉挛。8、放射痛:是神经根受到损害的特征性表现。疼痛沿受损神经向末梢放射,有较典型的感觉、运动及

3、反射损害的定位体征。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及皮肤神经营养不良性表现。二、问答题1、何为颈椎病?颈椎病的病因是什么?颈椎病是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受累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病因: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2)损伤3)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2、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是什么?颈椎病临床分型为四型:1)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发病率最高,由于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表现为: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同

4、时的感觉障碍、感觉减弱和感觉过敏等;因脊神经根被膜的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颈项痛;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萎缩,以大小鱼际和骨间肌为明显,手指动作不灵活;上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检查:颈部肌痉挛,故患者头喜偏向患侧,且肩部上耸。上肢肌可有萎缩。在横突、斜方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腱,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臂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sign: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患者端坐,头后仰并

5、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见于颈椎病。2)脊髓型颈椎病:为颈椎病诸型中症状最严重的类型。锥体束在脊髓内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发自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脊髓型颈椎病通常分为三型:1)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2)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上下肢同时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上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束胸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夹东西、写字颤抖,手持物经常掉落。在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检查: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

6、射、提睾反射或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髌阵挛、踝阵挛及Babinski征等阳性。3)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退行性变后稳定性降低,在颈部活动时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临床表现:眩晕:为本型的主要症状,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头痛: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视觉障碍: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猝倒:是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以及精神障碍。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交感神经抑制症状。颈椎

7、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拍片,诊断较为简单,确实有困难者可借助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成像帮助诊断。但因颈椎病表现形式复杂,容易和下列疾病相混淆,应加以鉴别。1)神经根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患鉴别:风湿病:包括颈椎骨关节病、肩周炎、肩背部肌筋膜炎。它们常常有颈肩痛及手指麻木,但检查时无神经症状、局部封闭可缓解。胸廓出口狭窄症:双上肢同时上举,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X线拍片可见颈肋。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从手向近端发展,最后侵及舌肌和咽部。与颈椎病不同点:对称性发病;感觉正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神经根性疼痛。颈神经根肿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根性疼痛,有典型

8、节段性损害。锁骨上方肿块:多来源于肺尖肿瘤或转移癌,在锁骨上增生,压迫上肢神经,产生疼痛,感觉障碍和肌肉萎缩。脊髓空洞症: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存在。神经炎:肘部、腕部神经受压刺激,可出现前臂手部疼痛,麻木,与颈椎病相似,但无颈肩痛及颈部神经根刺激征。心绞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左上肢痛,左胸前肌肉区压痛。用普鲁卡因封闭痛点即可解除者,说明不是心绞痛。网球肘:顽固性网球肘部分是由颈椎病引起,应加以区别。肩周炎:多没有向手指放射痛,神经根牵拉,挤压检查均为阴性。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患鉴别:脊髓肿瘤:肿瘤症状渐进性加重,而颈椎病者间隙期症状消失。脑脊液检查颈椎病无改变,肿瘤者蛋白增高,脊髓造影

9、呈倒杯阴影,颈椎病者无此征。粘连性蛛网膜炎:多有脊椎管穿刺、麻醉史,造影发现造影剂呈点滴散在状。颈椎病骨关节疾患:X线、CT及核磁共振成像可进一步鉴别颈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颈部后纵韧带骨化:X线片显示后纵韧带有骨化条,一般无神经症状,若骨化区占椎管前后径30%以上,即会产生压迫症状,前路颈椎融合效果较好。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患鉴别: 能引起眩晕的疾病:颈椎病所致眩晕为脑源性。常见耳源性眩晕有:美尼尔综合征:链霉素致内耳前庭损害: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聋,耳鸣,眼冒火花,血压下降等,多与疲劳、睡眠不足有关,而与扭转头颈无关。3、颈椎病的治疗:a)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10、和交感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理疗、按摩推拿、自我保健疗法和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神经根型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者;上肢某些肌肉、尤其是手内在肌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者;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疾病自然史显示症状将逐渐发展加重,故应确诊后及时手术。手术途径包括前路手术、前外侧手术和后路手术三种:1)前路手术及前外侧手术适合于切除突出之椎间盘、椎体后方骨赘沟椎关节骨赘,以解除以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迫。同时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以稳定脊柱。2)后路手术:主要是通过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达到对脊髓的减压。4、 颈椎管狭窄症(cervi

11、cal canal stenosis):系指颈椎管容积减小,引致压迫脊髓而产生脊髓、神经症状。病因:1)原发性颈椎管狭窄为先天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2)继发性颈椎管狭窄为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临床表现:上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束胸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夹东西、写字颤抖,手持物经常掉落。在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障碍。检查: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或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髌阵挛、踝阵挛及Babinski征等阳性。类似于脊髓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颈椎管矢状径测定:为颈椎椎体后侧中央至相对椎板连

12、线之最短距离。颈椎管矢状径临界值为13mm,大于13mm为正常,小于13mm为颈椎管狭窄。颈椎椎体矢状径测定:为颈椎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中点连线。Pavlov比值:指颈椎管与颈椎体矢状径的比值不受放大率的影响为较可靠的数值。Pavlov比值=颈椎管矢状径b/颈椎椎体矢状径a。该比值小于0.75为椎管狭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以颈椎后路手术减压为主,行颈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术。5、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症状。 病因:当颈椎间盘退变时,颈椎间盘后侧纤维环部分断裂

13、,在轻微外力下使颈椎过伸或过屈运动,前者使近侧椎骨向后移位,后者使近侧椎骨向前移位,使椎间盘纤维环突然承受较大牵引力,导致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破裂处突入椎管,引致颈髓受压。临床表现:病人可有颈项痛的病史或无症状,在轻微外力下,突发颈肩痛或上肢痛。治疗:1)非手术治疗:可行牵引、理疗;2)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或疼痛严重和肌瘫痪症状加重时,应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解除脊髓压迫并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或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

14、PLL)系指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殖并骨化所致椎管容积减小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治疗: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轻、仅有轻度肢体疼痛或麻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检查时又无锥体束体征,可行理疗、针灸、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缓解肌痉挛和止痛。2)当症状重,并出现锥体束体征,应行手术治疗,作椎管减压、并行椎管成形术或椎板减压术。7、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病因:1)腰椎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透明质酸及角化硫酸盐减少,最终导致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破裂。2)损伤:是椎

15、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积累伤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一次性暴力少见单纯纤维环破裂或髓核突出。3)职业:4)妊娠:5)遗传易感因素:6)腰骶先天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是构成椎间盘旋转性损伤的因素之一。8、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及病理:a) 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缓解或治愈。b)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c) 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非手术治疗常无效。d)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Schmorl结节是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发育性或后天性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经骨突出型:是指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该两型临床上仅出现腰痛,而无神经根症状,无需手术治疗。9、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表现是: 一、症状: 1)腰痛和坐骨神经痛: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最常见,故病人多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腰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常为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