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106899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塑造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数量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但是,当代大学生也是幸运的,如今的世界形势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我们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所以,唯有通过好好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才能在竞争中说明自己,赢得挑战。关键字:大学生 核心竞争力 就业 能力正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650余万。“2011年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

2、动中心主任司益磊在浙江宁波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时说。 650 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加之往年累计下的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更为艰巨。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

3、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形成具体可分析为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教育机制弊端等几方面。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 论及“核心技术”一词的来源,它最早出现在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G. Hamel,

4、C. K. Prahalad,1990: 79-91)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随着21世纪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理论被移植到大学,很多学者开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当代学者就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以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国际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为载体而整合的一种综合能力。(李国,方丽英,2006)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比较优势能力,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沈超,郭鹏,2007)等等。三、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优势能力 讲究礼仪,尊重他人,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大学生精神状态、文化教养和道德水平的反映,古人云:“国有礼则

5、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有礼则心泰。”可见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何等重要。李大钊先生曾寄语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社会与公众对大学所承载的道德文化一直具有极高的认可与期望,先进的大学道德文化对整个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都具有引领与鼓舞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爱与责任”也一直是高校德育最美好的愿景。现在,我们有理由说:“当代大学生,很棒。”以德修身,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形象。 大学生形象对其人生意义重大。大学生的形象就是大学内外不、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总体印象和客观评价。大学生形象集中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举止和内在的知识和修养。因而大学生形象个性有

6、着大学生群体区别于其他青年群体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往往透过文化层而折射出来的。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是无形的财富,是无声的召唤,是一面旗帜,它能把学生集结在旗帜之下,以强大的凝聚力把他们吸引到一起,为塑造最佳形象而共同努力。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是一种潜在的无穷的力量,其通过吸引公众而体现,形象越美好,感召力越强,它在竞争中显示的竞争力越大。因而设计形象就是设计人生、设计前程。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部分,个人的社会形象本身就是其人生与前程的缩影和反映;个人是否关心,运用自己的社会形象,标明他对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个人的社会形象是他借此影响周围、影响社会的第一步,所以每

7、个大学生都必须为袭击的形象负责(叶文明,张永锋以德修身,塑造新世纪大学生形象)。四、大学生为学的优势能力学习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最本质能力,也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范畴都能普遍适用的根本素质。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必然选择。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包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能力培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完善学分制;树立信念,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开设专门课程,专门传授有关知识,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五、大学生为人的优势

8、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正处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交往方式日趋开放、政治观念日趋民主的时代,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公关活动的复杂性、广泛性、创造性和灵活性。要具备良好的公关素质就必须拥有广泛的学科知识、较强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通过公关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公关知识的认识,确立讲究公关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因此,在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中开设公关课程是目前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六、大学生为事从业的优势技能面对纷繁的现实社会,大学生不仅要提高业务知

9、识能力外,尤其要提高面对未来社会的人际关系、协调沟通、组织指挥等知识能力。所以,学生在抓好智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再通过非智力素质教育,尤其是公关素质教育,才能成长为一个创新型、复合型、竞争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运用危机公关的技巧,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防御意识,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预见性。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正确看待,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同时想方设法的不断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七、解决就业困难的具体方法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

10、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在国家方面,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还有创造公平的就业

11、机会,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切实解决私营公司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措施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其次,在教育机构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再次,在社会方面。要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

12、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要珍惜在校的有限的时间,

13、努力学习科学技能和各种适应社会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参考文献【1】 G. Hamel, C. K. Prahalad.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79-91.【2】 李国, 方丽英. 论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 求实 2006(z2).【3】 沈超,郭鹏. 如何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年,(12)【4】叶文明,张永锋以德修身,塑造新世纪大学生形象 2009年【5】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 如何发挥公关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