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106830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课堂笔记-治风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您的位置首页治风剂 学习时数 5学时 学习目的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掌握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熟悉大秦艽汤、牵正散、消风散、天麻钩藤饮。 了解小活络丹、玉真散。 概 念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 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立法依据 外风 宜散,内风 宜熄。 适应范围 风证。 (1)外风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 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等症。 (2)内风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语言蹇涩、足废不用,甚或卒然昏 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2、 分 类 (1)疏散外风-外风证 (2)平熄内风-内风证 注意事项 (1)应辨别风病属内、属外,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剂。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适当的配伍。 (3)注意外风与内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夹外风而 致内外合病者,应分清主次轻重,全面照顾。一 疏散外风:本类方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白芷、荆芥、白附子等为主,用于外风所致诸病。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川芎茶调散 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 外感风邪,上犯头部而致的偏正头痛 独活寄生汤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腰膝疼痛之证 大秦艽汤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

3、络之证 小活络丹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牵正散 长于祛头面之风痰 风痰阻滞经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 玉真散 祛风化痰,定搐解痉 破伤风 消风散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风疹、湿疹常用方 二 平熄内风:本类方以平肝熄风药与补益药相配,泻下寒积,用于头痛眩晕、抽搐震颤或卒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羚角钩藤汤 平肝熄风,清热熄风之力较大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 镇肝熄风汤 平肝熄风,镇肝潜阳熄风之功较强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 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安神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 8 大定风珠 滋阴熄风 温病后

4、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手足瘈疭之证 一.填空题 1. 治风剂分为_和_两大类,前者适用于_病证, 后者适用于_病证。 2. 川芎茶调散具有_功用,主治_。 3. 独活寄生汤的功用是_,主治_证。 4. 牵正散的功用_。主治_。 5. 玉真散主治_。 6. 消风散中当归、生地、胡麻仁的配伍意义是_。 7. 治疗风疹、湿疹,宜选方是_。 8. 羚角钩藤汤具有_功用。 9. 温病极期,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治宜_方; 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治宜_方; 内伤杂病,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治宜_方。 10.羚角钩藤汤以_为证治要点。 11.镇肝息风汤重用_为君药,取其_的功用。

5、12.镇肝息风汤中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配伍意义是_。 13.天麻钩藤饮主治_所致的头痛、眩晕、失眠。 14.大定风珠的功用是_。 二.判断改错题 1. 川芎茶调散可治风阳上扰所致的头痛。 2. 牵正散主治阳亢风动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3. 羚角钩藤汤既可治疗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亦可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 4. 镇肝息风汤重用代赭石为君药。 5.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贝母、夏枯草、 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组成。 6. 独活寄生汤的功用是清湿热,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7. 独活寄生汤主治是风寒湿痹。 8. 大秦艽汤主治证是类中风。 9. 消风散的功用是疏

6、风养血,透疹解毒。 10.羚角钩藤汤主治阴虚动风证。 三.问答题 1. 运用治风剂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 疏散外风的方剂适用于什么病证?有什么代表方剂? 3. 消风散主治何证?其病因病机如何?为什么以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四法同用? 4. 为什么镇肝息风汤中重用牛膝为君药? 5. 平息内风的方剂适用于什么病证?有什么代表方剂? 6. 镇肝息风汤与羚角钩藤汤均能平息内风而治肝风内动之证,其治证与治法有何不同? 练习答案填空题参考答案1. 疏散外风 平息内风 外风 内风2.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3.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痹痛4. 祛风化痰通络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7、5. 破伤风6. 养血活血,滋阴润燥7. 消风散8.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9. 羚角钩藤汤 大定风珠 镇肝息风汤10.高热,手足抽搐,脉弦数11.怀牛膝 引血下行,补益肝肾12.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13.肝阳偏亢,肝风上扰14.滋阴息风改错题参考答案:1. 风阳上扰外感风邪2. 阳亢风动之半身不遂风中经络3. 对4. 代赫石怀牛膝5. 贝母杜仲 夏枯草益母草6. 清湿热祛风湿7. 风寒湿痹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8. 类中风风邪初中经络证9. 透疹解毒清热除湿10.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问答题参考答案: 1. 应注意下列问题:外风宜散,不宜平息;内风宜息,切忌辛散。应首先辨别是属于外风

8、还是内风。风为百病之长,多夹寒、夹热、夹湿、夹痰,应分辨不同兼夹之情,而分别配伍祛寒、清热、化湿、化痰之品。外风与内风之间,可相互影响,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兼夹外风,临证应针对病情,分清主次,内外兼治。辛散疏风药多温燥,易伤津液,并且易助热,对津液不足或阴虚血少或阳亢有热者均应慎用。 2. 适用于外风侵入人体,留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的病证。由于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病邪有兼夹,产生证候也各异。如风邪初中经络所致的口眼蜗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代表方剂是大秦艽汤。如风毒之邪与湿、热相搏,郁于肌肤腠理所致的风疹、湿疹,代表方剂是消风散。如风邪上犯所致的头痛,代表方剂是川芎

9、茶调散。如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的口眼歪斜,代表方剂是牵正散。破伤风所致的口噤,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代表方剂是玉真散。风邪与寒湿阻滞经络,代表方剂是小活络丹。 3. 消风散主治湿疹、风疹。症见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斑点,搔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病因病机多因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或侵淫血脉而发病。治法是疏风、清热、祛湿、养血。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消风散以疏风透表为主。风毒之邪与湿热相搏,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方中又配伍了清热泻火与清热祛湿之品。由于风邪浸淫血脉,损伤阴血,故又配伍了养血润燥之药。 4. 镇肝息风汤主治的类中风,是因

10、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治宜镇肝息风以治标,滋养肝肾以治本。牛膝归肝、肾二经,具有活血祛瘀,引血下行,补益肝肾的作用。本方取其引血下行,以折其上亢之阳,以治其标;又能滋养肝肾,与方中其他滋养阴液之品共同治其本。故方中重用牛膝为君药。 5. 平息内风的方剂,适用于内风病证。内风多指人体脏腑病变所致的风病,尤其与肝肾关系最密切。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以及风从内生之类。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有不同的代表方剂。如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代表方剂为羚角钩藤汤。如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致使气血并走于上者,代表方剂为镇肝息风汤。如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而致头痛、眩晕、失眠,代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如邪热久羁,灼烁阴血,虚风内动者,代表方剂是大定风珠。 6. 镇肝息风汤主治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的肝风内动。症状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治法以镇肝息风为主,兼以滋阴潜阳。羚角钩藤汤主治邪热传人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的肝风内动证。症状以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神昏,舌络而干,舌焦起刺,脉弦数。治法以凉肝息风为主,兼以增液舒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