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教语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1053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浅出教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入浅出教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入浅出教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入浅出教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入浅出教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浅出教语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浅出”教语文张琳 2005.8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深了;而有些文章,看似浅显,学生读了一两遍后,就觉得自己懂了,不愿意再深入体会;如何教好这些课文,变深奥的内容为浅显的道理,带领学生从一个个简单的情节中体会深刻的内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备课要深入(一)钻研文本 把握教材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教学前,老师能否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是不够准确,要深文浅教是难以想象的。有的文章深在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至于作者如何把深刻的哲

2、理表达出来,学生理解更有困难。如,给予是快乐的等课文。有的文章创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如鼎湖山听泉二月映月,学生难以进入意境之中。有的文章深在所介绍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平时不爱接触这些的孩子来说,学起来会有很大困难,如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就会让不少孩子头疼。上述各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要深入解读,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的特点。(三)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高年级虽然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深文浅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才能有

3、效。假如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教学效率之低时可以想见的。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背景,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主要依据。比如,同是埃及的金字塔,知识面宽的学生对它已有充分的认识,说起来头头是道,所以,对他们而言,课文内容已无须花什么力气,更多的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而有的孩子则只是听说“金字塔”而已,对金字塔的“神奇”,以及对它的建造之谜都需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获得,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对要点的梳理。教师得充分了解“生情”,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二、教学要浅出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教学策略1、降低起点,逐步提高起点定得低些

4、,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对蕴涵哲理的课文,有的老师喜欢一开始抓住表现哲理的句子,然后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开头就觉得很头疼,有畏难心理,很难提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违背了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特点,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的顺序。实际证明效果并不好。而从课文描写的人与事入手,体验人与事,然后才去理解蕴涵在人与事中的哲理,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2、突出重点,有所不为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教学重点同时是教学难点的,要去突破。是文章的难点,但不是教学重点,可以淡化甚至忽略,如果面面俱到,学生反而茫然,抓不住重点。3

5、、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读的引导,就默读来说,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有边读边想象的默读,有深入理解词句篇章的默读;朗读呢,有为了了解主要内容的感知性的朗读,有在老师用语言或画面创设的情景中的体验性的朗读,也有分角色的体验性的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引导朗读或默读,并在读中体验。(二)找准支点 1、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特别是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如,圆明园的毁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名师如于用正、窦桂梅等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很好的示范,所以,无论时候,我们都不要丢掉“朗读”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读中感悟,在

6、感悟中读。2、以创设情境为支点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兴趣,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点为浅显。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维护和平的艰难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可以用战争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用维和部队的感人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和平的可贵和保卫和平的艰辛。3、以背景介绍为支点有的文章,学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如:卢沟桥烽火,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人了解这段近代史,结合今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教学前,带领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都作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当学生对整个时代背景都了如指掌后再进行教学,此

7、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故事情节,其中日寇挑衅行为的语句都会激起学生的愤慨,而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日行动也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功。4、以生活经验为支点如天鹅的故事天游峰的扫路人等类型的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但却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天鹅的故事中,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破冰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让学生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天鹅们那种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不仅感染了斯杰潘老人,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学生。5、以实践操作为支点阅读中的操作实践,可以是模拟情景的实验,如捞铁牛田忌赛马等课文;可以是把语句所表现的事物或情景画下来,如,爬山虎的脚,要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语句,有一定困难,如果让学生在阅读有关文字的同时,把它画下来,则能化难为易。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是教学的高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