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感悟提炼.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1050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感悟提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受感悟提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受感悟提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受感悟提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受感悟提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受感悟提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感悟提炼.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感悟、提炼 听“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有感 象山文峰学校 贺贤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教与学,是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与面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有效、扎实、正确地建立和理解“面积”的概念,正确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所以,这个内容成为很多教师执教研讨课和观摩课的对象。在这一次的培训中,听了石浦小学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感触颇多。1、陈老师的这

2、节课从整体上看,教学环节清楚,过程流畅。从两个物体不仅可以比长短还可以比大小导入,引导学生比较物体的面,揭示出面的大小;通过指一指图形的面,感受“面积”和明确封闭图形才有面积;然后比较2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明确面积可以测量,并且测量两个图形的面积时标准必须统一,最后探究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教学内容充实,在一节课中能完成这么多的知识点,实属不易。2、陈老师在教学中很努力地想让学生去操作和体验。比如:片段一:师: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谁大谁小?怎样比?师:数学书封面面积与作业本封面面积,谁大谁小?怎样比?比一比。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指出谁的面积大。(圆、长方形、三角

3、形)师:来指一指它们的面积。很显然老师这里的良苦用心,目的就是让学生对面积有所感受,对面积的大小有所感悟。特别是当有学生指的是周长时,老师还具体指导了如何去摸。从观察到操作,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建立起面积的概念。片段二:出示2个长方形,比较面积大小。 师:先猜猜谁的面积大。师:可以怎样比。生1:重叠比。(教师PPT演示,各有余出)生2:余出部分分割后再比。生3:划分成小方块。(教师没有让学生解释和评价)生4:用尺量长度。师:老师有这些方法,我想大家肯定也这样想。片段三: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或最小。格数9格6格5格图形?学生议论后出示图: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先让

4、学生猜,再进行比,通过比明确 “比,也要在相同标准下比”,这是一个认识上的渐进过程,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四基”之一。当然,这里有很多商榷的地方在后叙述,不过老师的目的是明确的。片段四:师: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引导学生读、找(在学具是找,找到后测量验证;找身边的例子)、画、估计验证、体会用1平方厘米量教室地面。找1平方分米的例子。用1平方分米量桌面。用1平方分米量教室地面。观察1平方米的大小。估计黑板的面积。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几个同学。教师教学1平方厘米非常到位,对1平方厘米的感悟是深刻的,这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根据陈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

5、是教学1平方厘米,那么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至于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教师也是努力想让学生体验的。3、联系生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一节课中,教师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以学生的视角,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待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之中。如片段一中比较黑板与课桌、数学书封面与作业本封面,让学生来指指面积,以及列举生活中的表面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例子,都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纵观整节课,我有这样几个想法。1、这样的一节

6、课,教学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多,“面积的意义”要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理解,面积的大小比较要让学生实践和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也要让体验和建立,这节课的目标是否过多。所以,我也很赞同朱老师课后点评的意见,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两节课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面积的意义和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第二课时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如果这样安排,面积的意义与图形面积的大小比较,以及常用面积单位的体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感受、感悟、提炼更加连贯、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学习更加深刻,教师对“面积”的教学从容、精彩。2、什么是面积?“面积”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今小学数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给出定

7、义的内容之一。以往教材一般将面积定义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改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从“平面图形”到“封闭图形”的转变,实际上体现了两层含义: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确定的面积;面积不仅存在于平面中,在曲面中同样存在。从这一点讲,陈老师的教学中学生对面积的感受和感悟还不够。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知“面”,发展学生对面的感觉。让学生摸一摸黑板面、课桌面、书本封面、粉笔盒表面、茶叶盒表面,体会物体有面,这些面是客观存在的;感受面有平面、曲面;面的数量有一个,也有多个;面是有边界的,有了边界才使面有了大小。此为一。第二,要帮

8、助学生体会面是有大小之分的,发展学生的量感。面积的意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二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学生通过比较黑板表面与课桌上面、树叶的面、正方体表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哪一个比较大,体会各个物体的表面不管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都可以通过观察或重叠、测量等比出大小。这个“大小”不仅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且还应有确定的大小,是可以用更小的“面”测量得到,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出来的。第三,要通过活动体会面积的不变性:任何封闭图形的大小,不因位置改变而所不同。3、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感悟还不足。比如片段一中,能否让学生对图形面积去涂一涂,可以更好地感知面积,也

9、能直观地区别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比如,在面积的大小比较时,陈老师很努力地想让学生去操作和体验,但只是老师的想,却没有进行。片段二,我想老师提出“可以怎样比”,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比。后来教师出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完全可以选取学生的例子,这样学生看上去更加亲切,认同感更强。教材对这一环节教材是有两句话:“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还有两幅插图,都是三个学生在拼摆,这也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操作,去动手。再者,摆也好观察也好,选用的材料还应该丰富些,可以用圆片、长方形、正方形,还可以用其它形状的,否则如何完整体验“选用正方形测量

10、最方便”?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此也说明:“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P.118)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和把握教材,基于对教材、学生和教学基本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教学。再如片段四,教师对1平方厘米的教学应该是深刻的,但对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还不够些,是否可以再增加画一个环节。教师教学了1平方米后让学生去站一站,目的是帮助学生切身感受“1平方米”的表象,进而建立关于“平方米”的空间观念,我想站过了,能否再看一下?“1平方米”所对应的并不是12个人,而是12个同学双脚站立的占地大小,因此,在“站一站”教学活动后,再强化一下“占地面积”,对于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也有积极的意义。“我听到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我想,我们的学生们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像“面积和面积单位”这样的课,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多从生活实例出发,加强操作,体验与感受,然后回到生活中进行感悟,最后是归纳提炼,才能真正形成概念。不妥不当之处,谨请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