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10406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序渐进由博返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序渐进由博返约中国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孔子的学生赞扬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一方面也不应流于急躁或躐等。他说:“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他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盈科不行”,“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还以禾苗的自然生长来譬喻人受教育的过程,一方面主张尽力耕耘,反对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又反对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学记提出的“进学之道”也反对“躐等”。它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脱)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不善答问者

2、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这就是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张载认为教学过程“虽不可缓,又不欲急迫,在人固须求之有渐”。因为教材的难易先后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都是“有渐”的,这就要求教学也须坚持“有渐”的原则,不可躐等而教。朱熹更明确地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思想。他说:“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他强调教学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朱熹还说:“圣贤教人,下学上达,循循有序,故从事其间者,博而有要,约而不孤,无妄意凌躐之弊。今之言学者多反此,故其高者沦于空幻,卑者溺于闻见

3、,怅怅然未知其将安所归宿也。”他认为不先从事于下学而妄想上达,就是躐等,便沦于空幻;专从事于下学而不求上达,则沉溺于闻见。前者是不循序而躁进,后者是虽循序而不进,都会浪费精力而不能达到目的。他认为只有循序而渐进,量力而学习,才有踏实的进步。总之,中国古代教育家已认识到,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增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他们强调教学要注意阶段性和节奏感,要顺其自然,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予一以贯之”。毛奇龄在论语稽求篇解释道:“此之博约是以礼约文,以约约博也。博在文,约文又在礼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他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指

4、出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不仅要博学,而且还要善于由博返约。荀子提出“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教人去掉十蔽,中正地来权衡事物。他说:“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这些都是讲由博返约、以约驭博的道理。韩愈在进学解中,一方面强调博学,提倡“贪多务得,细大不捐”,“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另一方面,他又强调精约,要求“提其要”、“钓其玄”,反对“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认为只有这样进学,才可以达到“沉浸酿郁,含英咀华”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教育家重视“博学”,同时又要求用“一贯之道”去驾驭广博的知识。博是约的基础,在博的基础上求约,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去归纳、简约或精要各种知识成果,得出简明扼要的结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把一个道理讲明白,如果没有关于这个道理的广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就很难把这个道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之处向学生讲清楚。由博返约,以简驭繁,这是故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