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10363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能演练(六)23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课时提能演练(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12潍坊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只可以转化为热能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均为0 C.N2和H2反应达到平衡后,无N2或H2剩余D.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双选)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

2、的总物质的量3.(2012漳州高二检测)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CO浓度;减压;加催化剂;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B.C.D.4.两个体积相同带活塞的容器,分别盛装一定量的NO2和Br2(g),都为一样的红棕色,迅速将两容器同时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如图),假设气体不液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过程中,颜色突然加深,然后逐渐变浅,最终颜色比原来的浅B.a,b的颜色一样深C.a的压强比a的压强的2倍要小,b的压强为b的压强的2倍D.a中的c(NO2)一定比b中的c(Br2)小5.已知反

3、应A2(g)2B3(g)2AB3(g)Hn,Q0B.mnp,Q0C.mn,Q0D.mnp,Q07.等物质的量的F2和ClF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2(g)+ClF(g)ClF3(g)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再充入ClF3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右移B.若c(F2)c(ClF)c(ClF3)=111,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D.平衡后再降低温度,保持恒容,达到新的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8.(8分)对于A2B(g)nC(g)+Q在一

4、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态。(2)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当n3时,A的状态为_。(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的值为_。(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9.(9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 H0,如图所示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1_;t3_; t4_。(3)下列时间段中,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

5、是_。A.t2t3B.t3t4C.t4t5D.t5t610.(12分)(2012南京高二检测)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

6、间变化而变化(2)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_molL-1min-1。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_(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A.加入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C.升高温度D.加入一定量的N2O4答案解析1.【解析】选D。在化学变化中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光能,A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B错误。可逆反应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因此平衡后,一定有氮气和氢气,C错误。D项属于化学变化的本质

7、,D正确。2.【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该化学方程式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2)“变量”到“不变量”是判断平衡状态的原则。【解析】选B、C。因为化学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相等,故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总物质的量均始终保持不变,不能用它们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故A、D不合题意;由于A是固体,故(气)是一个变化量,c(B)也是一个变化量,故当(气)、c(B)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3.【解析】选B。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须满足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只要采取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即可。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温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符合题意

8、;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虽然增大了体系的压强,但压强的增大并没有影响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对正逆反应速率无影响,不符合题意;增加CO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OCl2转化率降低,不符合题意;减压能使平衡朝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符合题意;加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平衡移动,故不能提高COCl2转化率;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的体积变大,导致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降低,相当于减小压强,故化学平衡朝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符合题意。【方法技巧】勒夏特列原理应用(1)增加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将向反应物(浓度)减少的方向移动。(2)“减弱”不能

9、“抵消”,更不能“反向”:如保持温度不变,2NO2(g)N2O4(g),假设原平衡时的压强为p1、容器的体积为V1,增大压强,使压强p2变为2p1,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容器的体积变为VV1,而不会小于。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在20 时达到平衡状态,升高体系的温度到50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体系的温度 20 t50 ,而不会高于50 。4.【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影响外界因素的改变,但不能抵消。(2)颜色深浅相同,并不意味着浓度相同。【解析】选C。aa过程中,平衡正向移动,但增大压强,不论平衡怎样

10、移动,新平衡时各物质(气体)的浓度均比旧平衡时的大,故A错误;a在压缩中一定有NO2转化成N2O4,故a中NO2的物质的量比a中要少,而b和b中Br2的物质的量相等,故a颜色应比b中的浅,故B错误、C正确;两者颜色一样深,并不意味着c(NO2)和c(Br2)相等,故无法判断D正确。5.【解析】选B。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C项,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故升温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项,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错误。6.【解析】选C。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v(正)、v(逆)都增大,且v(逆)增大的幅度大于v(

11、正)增大的幅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增大,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幅度大于v(逆)增大的幅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且C为固体,C正确。7.【解析】选D。对于选项A要特别注意本处的增大压强不是由改变容器的容积来实现的,在改变条件的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平衡左移,A错;选项B很明显是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据的,B错;选项C中,若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只是减小的程度不同,平衡左移,C错;选项D,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右移,ClF3的百分含量增加,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正确。【误区

12、警示】在恒容的容器中,当改变化学方程式中某一侧几种反应物中的一种物质的浓度时,同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应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否则易导致误解。8.【解析】(1)增加或减少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体或纯液体。(2)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固态或液态,n3时,A的状态为气态。(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说明平衡逆移,则n3。(4)升温平衡右移,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1)固或液(2)固态或液态气态(3)n3(4)放热9.【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由v(正)与v(逆)的大小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13、2)判断改变条件时,要结合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结果。【解析】根据速率-时间图像中速率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1)由v(正)v(逆)的速率关系,可知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段。所以在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体系处于平衡状态。(2)反应起始时,v(正)v(逆)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状态。在t1、t3、t4时刻,速率突变,说明外界条件改变了,引起速率突变。在t1时刻,其反应速率逐渐变化,且变化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且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故可推测是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在t3 时刻,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相同,而合成氨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故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在t

14、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减小的倍数不同,且速率是突变,由于减小后的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不可能是减小压强,只能是降低温度。(3)在t1t6时间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也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应是改变条件最后的时间段。答案:(1)t0t1,t2t3,t3t4,t5t6(2)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温度(3)D10.【解析】(1)由图像看出10 min内,X曲线上物质的变化量为0.4 molL-1,Y曲线上物质的变化量为0.2 molL-1,所以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所以b、d两点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任何时间都不变化,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2)前10 min内,v(NO2)=(0.6 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