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1028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阶段测试一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分歧(q) 瘫痪(tn hun) 树杈(ch) 熬(o)夜B粼粼(lnln ) 诀别 (je) 姊妹(z) 荫蔽(yn b)C.一霎(ch)时 犄(q)角 沐(m)浴 脸颊(xi)D.锤(chu)打 菡(hn dn)萏 徘徊(hu) 絮絮(x)叨叨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内疚 歧斜 匿笑 形影不离 B.分岐 憔悴 攥着 不可抗拒C.脸颊 荡漾 祷告 各得其所 D.虐杀 繁衍 烂漫 自做主张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

2、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C.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选自东方少年,本文原题为“后悔”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A.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B.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啊!”C.你参加演

3、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5、古诗文默写 8分(1) ,志在千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 。(3) ,却话巴山夜雨时。(4) ,夜泊秦淮近酒家。(5)无可奈何花落去, 。 。(6)曲径通幽处, 。(7) ,为有源头活水来。6、根据句意,仿照画线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填写句子。3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舒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7、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 “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材料(二) 父母跟孩子说理 选择恰当的方法 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 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

5、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

6、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摘自家庭教育网) (1)读完以上材料,相信你深有感触。请你就材料(一)中的某一句话在教育中的负面(不利方面)影响谈谈认识。2分 (2)你的家庭教育内容或许与以上材料所述类似,或许根本不同。能简单介绍你们家庭的教育特点吗?请用“既又而且”的句式表达。3分 (3)教育是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请你以自身的经历及认识,从教育的角度,给班主任提出你认为良好的教育建议。(3分) 二、现代文

7、阅读(一)母亲的心 11分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

8、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

9、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

10、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2.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2分3.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4.(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

11、再一次跑回到溪边”?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二)父爱的高度 15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

12、,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

13、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1文中说“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

14、”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眼睛湿润的? 3分2作者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2分3父亲那“驼下去的脊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看来那“驼下去的脊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分4.“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心思? 2分5仔细品读“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它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分6、读短文 父亲是怎么样一个人? 2分(三)古文阅读(16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相委而去 ( )(3)下车引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