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10266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商州区西荆镇岭子底小学 田涛教材依据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

2、容,初步感知了谭千秋老师的精神。2、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文本情感的深入品读有一定难度。3、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没有接触,理解有一定难度。设计理念1、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平台。2、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文本品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3、合理运用课外补充材料,辅助文本教学。课程资源1、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离我们时间并不遥远,学生记忆较深刻,电视等媒体对此渲染较多,对学生学习本课有着较大帮助。2、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等。3、课文文字朴实,课外有较丰富的补充材料,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

3、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正解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教法选择1、通过重点字词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2、比较阅读。3、通过表演理解词语。4、口语练习。教学准备搜集“512”抗震救灾动人事迹的视频片断及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生活中的谭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生活中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

4、,当他面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的时候,这个普通的老师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再次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播放课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城镇瞬间变成废墟,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生交流、课件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

5、,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过渡:课文中写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指名读。(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拉、撑、护(板书)再读(着重注意动词)(3)演示理解“撑”“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

6、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4)再让我们来听听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课件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5)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姿势?(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

7、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教师及时点评)(6)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

8、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7)教师小结:情况越危急,就越能烘托出谭老师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B、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1)13日22点12分,当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搬开一块块砖头,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后,终于发现了谭老师,(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2)现在谭老师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9、)引导学生质疑:刚才是谭老师的姿势是双手“撑在”课桌上,现在成了“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从这“撑在”到“趴在”,你想到了什么?口语练习:从这“撑在”到“趴在”我想到:_(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谭老师的伟大。)(3)教师范读,体验感悟(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交流理解为什么要用“死死地护着”?(4)这位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是眼含热泪的说这句话的,这热泪中包含着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眼含热泪的向身边的人们说:(引

10、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5)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好一个飞身扑!这飞身一扑,(挽救了 ),这飞身一扑(失去了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6)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

11、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机会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7)四十个小时前,他正为疼爱的女儿梳洗打扮,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三十二个小时前,他正为学生们讲课。三十一个小时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你有什么想对谭老师说的吗?(学生练说:谭老师,我想对你说)(8)教师小结,反复赞颂:同学们的一句句话都带着对谭老师的敬佩,带着感动,饱含着深情,老师要说的只有八个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C、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12、命中最后的姿势。(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课件出示,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理解“最后的姿势”: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就概括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你的心中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谭老师_张开双臂,_护住学生,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

13、定格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的话,你觉得这姿势是伟大的姿势吗?让我们再次记住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3)大灾有大爱,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三、理解课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1、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出示,指名朗读),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吗?(反复点题,加强情感)2、分组读三次姿势、齐读课题。以下部分根据时间调控:3、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灾难突

14、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是其中之一。4、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课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同学听,讲给你的朋友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为更多人的前行增加动力和勇气。作业布置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写一篇读后感。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事迹在班上汇报。板书设计:6 最后的姿势拉 撑 护大公无私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教学反思在课堂上,我抓住谭千秋老师是如何用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的组织教学,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

15、这样的环境预示着什么?(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当讲到就是这样一位老师,离开了他心爱的女儿和学生时,在座的学生都被谭老师的精神深深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