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10003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专题四流水地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四: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1】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10、D11、B【解析】试题分析: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

2、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正确。11、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难点中心】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

3、,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解读此题关键是读懂图中信息,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图中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与近岸海域的外力作用的关系,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距起点间的距离越大,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反之则以侵蚀作用为主。【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

4、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型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2.河流堆积地貌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

5、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技能方法】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与黄河河水从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量的多少和快慢有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懂图中信息,根据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推测对应年份黄河三角洲近岸海

6、域海底侵蚀和淤积的变化,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越近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明显,反之,淤积明显。1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2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热身训练】(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15届高三元月调研)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

7、成下列问题。1若在图中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2最近几十年,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人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答案】1.D2.C【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该河流由陆地流入海洋,可以推断陆地区域左侧地势较高,右侧地势低,河流流向是由西北向东南;根据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河谷所在位置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流向与凸出方向相反,所以河段等高线凸出方向为西北方向,故选项D正确。2.根据图中等高线变化规律可知,等深线愈

8、向东水位越深;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该地海底升高,水深变浅;由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小于15大于0,应该位于亚热带地区,珊瑚礁、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故排除选项A、D;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可以使海底变深,水深增加,故排除选项B;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部位水流缓慢,入海泥沙沉积加强,海底升高,水深变浅,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河流地貌的发育。:学。科。网【冲关演练提升】(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关键元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

9、答下列小题。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C.逐步变 冷D.先冷后暖2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C.风力的侵蚀D.海浪的侵蚀【答案】1B2C【解析】试题分析:1.寒冷期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后退;温暖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前进。由海岸线位置可判断期间气候的变化。故B正确。2.泥沙沉积,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地壳运动可引起海岸线相应的变化;风力对海岸的侵蚀作用较小,对海岸线变迁影响不大。C正确。考点:、气候变化、海岸线进退。(云南省南雄市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考

10、试文综地理【解析)下图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读图回答以下问题。3关于港口附近的地理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宜柑橘等水果生长B船只进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响C港口多中小型渔船D当地多在一月份引河水灌溉4受洋流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岸侵蚀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3D4A【解析】试题分析:3.该地1月平均气温约为10C,为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柑橘;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流经,寒流遇到海面上较暖的空气后易形成海雾,影响港口船只进出;港口多中小型渔船;从该地位置看,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温和多雨,无需灌溉。学科网4.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

11、陆西岸,则甲地位于中纬度,受西风带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甲地海岸侵蚀严重;而乙、丙、丁三地洋流自北向南流,和海岸接近平行,对海岸侵蚀较轻。考点: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6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

12、不正确的叙述是:()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答案】5D6B【解析】试题分析:5.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形成年代,炎黄时期,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D对。与冰期、洪灾、食物无关,A、B、C错。6.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可能是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A正确。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三角洲面积应减小,B不正确。可能是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C正确。可能是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

13、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D正确。考点:长江三角洲形成时期,影响三角洲面积变化的因素。(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模拟试题)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7半岛A西部海岸曲折,其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 浪侵蚀8海域B突出的地理特征是()A.水温低B.盐度低C.为大渔场D.海底石油丰富【答案】7C8B【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图示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西部海岸曲折,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侵蚀形成,C对。8、海域B是波罗的海,突出的地理特征是盐度低,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B对。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温较高,A错。是内海,缺少形成大渔场的条件,

14、C错。不是著名石油产区,D错。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福建省漳浦道周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下图为极冰融化后某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分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该岛屿A地势四周高中部低B受寒流影响,气候温凉C热带草原面积广大D河流短小,水能丰富10根据该岛屿海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断A处较处坡度小B处有该岛面积最大的沼泽CM河径流季节变化大D冰川侵蚀导致N处海岸线曲折【答案】9D 10B【解析】试题分析:9.由图可知,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且周围没有寒流影响;岛屿上的河流呈放射状,因此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于这种地势使得河流短小,水能丰富,选D。10.根据海岸线变化,处较处的海岸距离近,因此处较处的坡度大。该岛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水位季节变化小,该岛地处赤道,且海拔不太高,没有冰川侵蚀,但处冰川融化后的海岸线距海岸最远,所以该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