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案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09975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爷爷的芦笛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爷爷的芦笛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爷爷的芦笛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爷爷的芦笛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爷爷的芦笛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爷爷的芦笛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爷爷的芦笛教学案例案例背景:爷爷的芦笛一文,描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从大都市来到海边,并独自一人在爷爷的小闸屋里,在大海狂怒的夜晚,过夜的情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明白,要想健康成长,就得要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我们的学生,和文中的强强是同龄人。学生在感知强强经历孤独、面对狂风巨浪的黑夜,从害怕到坚强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仿佛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回,从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案例描述:师:前面我们熟读了课文,和强强一起感受了爷爷三次不同的笛声,感受了强强对大海的向往和来到海边欣赏大海,聆听爷爷那清脆的笛声时的高兴。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文章中的人物身上。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生

2、齐:强强。 师:板书( ? )的强强:你认为强强是个怎样的强强?括号里填什么词?打开书,先浏览一下课文。生1:我认为强强是个爱幻想的强强。 师:爱幻想的强强。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1:课文第1小节。爷爷的小闸屋在强强的想象里是那样好玩:有碧蓝碧蓝的大海,成群的海鸟,闪闪烁烁的星星,还有芦苇和芦笛。 师:强强想象到迷人的大海,想象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强强想象中的芦笛声是怎样的? 生1:芦笛声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师:你认为强强是个怎样的强强? 生2:我认为强强是个天真善良的强强。说他“天真”,因为强强觉得爷爷的小闸屋很好玩,说他“善良”,是因为课文第10小节中写到:“强强焦急起来

3、,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从这儿看出强强十分担心爷爷的安危。 师:同意强强是胆小的同学举手,认为强强是勇敢的举手。有了不同的观点怎么办? 师:谁先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生1:我认为强强是个勇敢的强强。从第13小节中“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可以看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他不再恐惧,变得勇敢起来。 师:这儿明明白白地说强强是个勇敢的强强。这一处前面那位同学已经说过了,还有不同的理由吗? 生2:课文第7小节中写到,爷爷已经告诉强强今晚有潮汛,问他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说明他很勇敢。师:“

4、裹紧”“蜷缩”这样的动作的确表现了强强的恐惧,你很会抓关键词。还从哪儿看出强强的胆小? 生1:“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都不敢透”,他吓得连大气都不敢透,多害怕,多胆小。 生2:第10小节,“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富有表情地)他“哆嗦”着下了床,“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我觉得强强的这些表现说明他是胆小的。 师:这些词语抓得好。 师:看着黑板(胆小 勇敢),把你的发言提炼一下,强强是由 生:强强是由胆小转化为勇敢。 师:强强由胆小转化成勇敢,由胆小走向勇敢,同意她的

5、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能读得好吗?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进一步体验强强经历恐惧由胆小走向勇敢的心理历程。你最想读哪一段来感受? 生1:读第13自然段。小声读到“爷爷!爷爷!” 师:你想从这一段感受些什么? 生1:这一段写了强强变得勇敢起来,我从中感受到强强的变化,感受到强强的成长。 生2:我想读第8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第八小节来读? 生2:我想感受强强为什么那么恐惧,我也想感受一下潮汛来时大海的汹涌。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狂怒的大海,老师给你们配上狂吼的波涛声。 生齐读。 师:你想读哪一段? 生3:我想读第10自然段。 师:第10自然段选

6、得好,这一段中强强的心情比较复杂。你觉得读这一段应该感受强强哪些复杂的感情? 生3:我觉得强强刚开始是十分害怕的,后来他很焦急,他十分担心爷爷的安危,他想出去找,可又被黑夜吓回来了。 师:你来读,感受强强的恐惧、焦急、担心和无奈。 生3读第10自然段。读到“哗哗” 师:停,你读的海水太温柔了。齐读“哗哗”,生3接着读完。 师:通过朗读感受了强强由胆小走向了勇敢。(稍顿)强强是由胆小自然地走向了勇敢吗?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谁? 生齐:爷爷。 师板书( ? )的爷爷:你认为爷爷是个怎样的爷爷?浏览一下课文。 生1:我认为爷爷是个忠于职守的爷爷。因为爷爷为了其他人的安全,深夜都去巡查海堤。 生2:我认

7、为爷爷是个心灵手巧的爷爷。生3:爷爷是个关心强强的爷爷。第7小节,爷爷临走不放心,问强强:“今晚有潮汛,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说明爷爷很关心强强。 师:临别时的关照体现了爷爷对强强的关心,他是个慈爱的爷爷。(板书:慈爱) 生4:我认为爷爷是个不关心强强的爷爷,他明明知道今晚有潮汛,还把孙子一个人留在小闸屋里。 生5:爷爷是个狠心的爷爷。 师(板书:狠心):狠心的爷爷,慈爱的爷爷,又是一对矛盾,我们又得来辩论了。从哪儿读出爷爷的狠心,从哪儿读出爷爷的慈爱。 生1:我认为爷爷是个慈爱的爷爷。最后一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爷爷为了强强长得结实,经受海水的锻炼,有意把他留在小闸屋里

8、。 生2:我认为爷爷是个慈爱的爷爷。“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爷爷是希望强强能经历这次海浪,来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勇敢,以后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就不会一味的退缩,而能够勇敢地去面对。 师:慈爱的爷爷。听一听另一方的观点。 生1:我认为爷爷是个狠心的爷爷,他知道今晚有潮汛,知道潮汛很恐怖,他还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家里,而且一夜都不回来,他去哪儿了呢?他怎么放心的呢? 师:是啊?爷爷这一整夜在哪儿的呢? 生2:他可能就在小闸屋的附近,时刻在关注着强强。 生3:他可能在中途会回来悄悄地看看强强。 师:是啊?多狠心啦! 师:听了大家的辩论,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爷爷的狠心和慈爱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9、这个联系其实就是我们双方的共识。谁来说一说? 生:其实爷爷是既狠心又慈爱,爷爷把强强一个人留在屋里,表面上是狠心的,实际上是为了让强强得到锻炼,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这又是对强强的爱。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生1: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不会被吓倒,只把它当作一次锻炼。 生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地读一读爷爷经常对强强说的那句话。 师:把这句话留在你的记忆中,留在你的心里。 案例评析: 一、 走进文本,让学生深入触摸文本。 深入触摸文本,是说要学生走进文本,感受

10、语言文字的精妙,品味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情感和理性。深入触摸,是阅读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成功阅读的境界。可如何让学生深入触摸文本?这是很让老师费神的事。惯用的方法是靠老师带着学生根据文章的思路逐节进行讲读,或者通过设置问题一步一步进行启发,这些固然有效,可学生总是被牵着走进去,况且长期不变地使用这样的手段,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疲惫和厌倦,不易唤起学生内在的动机。本案例“强强是个怎样的强强”“爷爷是个怎样的爷爷”两个话题一抛出,学生的兴致立即被调动起来,他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又重新与文本对话,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需求,去寻觅,去品味,去内化建构自己的主张。“强强是勇敢的强强还是胆小的强

11、强”“爷爷是狠心的还是慈爱的”,这两组矛盾引起的思辩,更是将学生带入了细致阅读、深度触摸的境界,每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每一句颇有意味的话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标点都逃不脱学生的眼睛,都引起了他们热切的关注,他们从中品出了味,读出了情,听出了弦外之音,嚼出了言外之意。二、 解读文本,让学生智慧之火迸发。 文本要让孩子自己来解读,而不是将教师成人化的解读强行地赋予学生。多元解读就是智慧解读。“强强是怎样的强强?”学生有理有据地读出 “天真的强强”“活泼可爱的强强”“胆小的强强”“勇敢的强强”“懂事的强强”等等;“你认为爷爷是怎样的爷爷?”学生读出“心灵手巧的爷爷”“尽职尽责的爷爷”“充满智慧的爷爷”

12、“慈爱的爷爷”“狠心的爷爷”等等。在“胆小的强强还是勇敢的强强”“狠心的爷爷还是慈爱的爷爷”的辩论中更是不断地闪烁智慧的火花。 三、 理解文本,让学生情感之泉涓涌。 随着思维的推进,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体验也逐渐变得清晰,逐渐趋于理性。学生从文本中读出“勇敢的强强”“胆小的强强”和“狠心的爷爷”“慈爱的爷爷”这两组矛盾,思辩中逐渐形成了共识:强强由胆小“走向”勇敢,爷爷的狠心“就是”慈爱。在音乐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诉说着阅读、思辩后受到的关于“生命的成长”的启迪: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不会被吓倒,只把它当作一次锻炼。”“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本课的教学突破了传统设计的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没有了精微致密的预设,没有了层层推进的套路,就是在读得熟,读出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聚焦人物”,学生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文字,说自己内心的体验,没有了思维的束缚,生命在课堂上得到彻底的解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习的过程始终是学生不断创造的过程,学生尽情地享受创造的愉悦,乐此不疲地为争辩而去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阅读、倾听、表达,不断地感受自我实现中的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