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正方体的认识》.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097372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正方体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正方体的认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活动中获得经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二学段年级五年级授课日期教材书 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0月第2版 2013年1月第7次印刷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第一次抽象

3、:从实物到图形 第二次抽象:从图形到特征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明确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在对比中明确长、正方体的关系会画立体图形长方体的展开图教材首先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教材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物品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里只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了解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

4、系。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做一做”让学生用教材后的附页制作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接着,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

5、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引发了我的思考。1.这么多教学内容一课时不可能讲完,所以一定要出取舍,那取舍什么?2.教材为什么要利用拼插的长方体来探究它的特征,而不是采用长方体实物来探究呢?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经验,制作、搭建长方体,构建数学模型,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通过做一做、插一插、

6、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以及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几何活动经验,渗透模型等数学思想。3.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棱的相对位置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示意一、长方体的认识(一)生活引入,提取原有认知(二)制作模型,感悟长方体特征 (三)梳理长方体特征(四)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特征二、正方体的认识(一)探究正方体特征(二)汇报正方体特征三、长正方体的关系用集合表示长正方体关系四、课堂小结积累活动经验

7、教学过程一、长方体的认识(一)生活引入,提取原有认知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你能举个例子吗?2.闭上眼睛想象,长方体什么样?说说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再现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3.切土豆,感受面、棱和顶点。【设计意图:使学生看到面、棱和顶点形成的过程。】4.出示长方体模型,摸一摸、数一数明确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板书:面 棱 顶点(二)制作模型,感悟长方体特征1.出示制作长方体的材料2.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最好2人一组)核心问题:(1)你们计划选择的数量是多少?(2)对于材料的大小(长短)有什么想法?(3)选择好的材料拼插时摆放在什么位置?3.集体交流(1)用材料一制作不

8、成功的:(研讨素材) 监控:反思不成功的原因。 观察这个半成品,补充哪些材料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前后两个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完全相同” 那上下,左右两个面呢? 那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两个面的关系吗?“相对” 小结(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组织学生验证(2)用(材料二)制作不成功的:(研讨素材) 监控:反思不成功的原因。 (半成品)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 补充一根什么样的小棒就可以了?“长度相等” 这两根相对的小棒的长度是相等的,还有和它相对的棱吗?有几条? 像这样相对的棱还有其它组吗? 小结(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同组织学生验证【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

9、关系。】(三)梳理长方体特征对于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还有什么补充?预设:(1)相对的四条棱互相平行 (2)相对的两个面互相平行 (3)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出示教具)板书: 长方体 面 棱 顶点 6个面 长方形 12条棱 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四)进一步认识、体会长方体1.认识长、宽、高(1)像这样3根小棒,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吗?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指一指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设计意图:体会长宽高的相对性。】3.通过不同的数据想象长方体的样子。长60厘米 宽55厘米 高170厘米长21厘米 宽15厘米 高1厘米监控

10、:用手比划一下,猜猜这是什么?你能想象一下这本书是怎样摆放的吗?把151的面放在桌子上,是怎么放的?此时哪个面的面积是2115?【设计意图: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正方体的认识(一)探究正方体的特征长21厘米 宽15厘米 高1厘米监控:如果高变成10厘米,长方体会怎样变化? 如果宽变成10厘米,长方体会怎样变化? 如果长宽高都变成10厘米,长方体又会怎样变化? (让学生比划一下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经验,正方体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呢?(二)汇报正方体的特征板书: 正方体 面 棱 顶点 6个面 正方形 12条棱 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长度相等

11、 【设计意图:用迁移的方法梳理出正方体的特征。】三、长正方体的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什么相同之处?长方体正方体语言描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集合描述:【设计意图:沟通长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1.总结获得的知识。2.总结如何获得的知识。(也就是方法)3.总结探究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板书设计: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6个面 长方形 12条棱 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6个面 正方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长度相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知识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后测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12、。】2过程性评价(1)自我评价我的思维状态 兴奋 活跃 积极 一般我参与讨论的态度 积极 一般 不够积极我在课上的收获 很大 较大 不太大 很小(2)小组评价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很高 较高 一般 不高课堂上的总体表现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3)教师评价课堂上的总体表现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设计意图:这一评价目的是对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解。】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

13、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