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氧乙烷性质、用途百科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7KB
约10页
文档ID:558095896
环氧乙烷性质、用途百科_第1页
1/10

环氧乙烷的易燃、易爆、易自聚和毒害性环氧乙烷(E0)又称“氧化乙烯”具有易燃、易爆、易自聚和毒害性,但其用途比较广泛,所以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应十分小心,防止事故的 发生1 环氧乙烷的用途环氧乙烷是重要的一种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造乙二醇作为涤纶纤维的原 料,食品添加剂牛磺酸的原料,用来合成洗涤剂、非离子型活性剂,也用来作 为消毒剂、杀虫剂、谷物熏蒸剂、乳化剂、缩乙二醇类产品,也还用于生产增 塑、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环氧乙烷还可用作火箭等喷气式推进器的燃料, 用作军事武器制造炸弹(相当于小型核爆)2 环氧乙烷的危险特性1)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结构式:CH2/HC——2、0危险货物编号: 21039分子量: 44.05环氧乙烷纯品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芳香醚的气味熔点: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饱和蒸气压:-111.3°C10.7°C0.871.50195.8CC属低压液化气体)7.19MPa0.146MPa(20C)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和油脂闪点:-18C(0.C)爆炸极限:3〜100(V/V%)最小引燃能量:0.065mJ引燃温度:429C燃烧热值:-1306.1kJ/mol分解爆炸温度:禁忌物:酸类、碱、醇类、氨、铜571C2)具有易燃易爆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环氧乙烷闪点很低,环氧乙烷的沸点只有10.7°C,在 常温下为无色的气体,在一般日常操作中人员更可能处于环氧乙烷气体环境, 环氧乙烷气体对人的嗅觉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低浓度环境的工作人员不易觉 察其浓度的变化。

环氧乙烷的蒸气密度比空气重,能在低洼处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对环境造 成污染环氧乙烯闪点低(-18C)、最小引燃能量小(0.065町)环氧乙烷没有爆炸上限,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威力非常大,试验表明,1kg环氧乙烷相当于2.7〜5.0kgTNT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效应环氧乙烷遇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发烟硫磺猛烈反应,有爆 炸危险3)环氧乙烷的自聚性在较低温度时,环氧乙烷的自聚速度缓慢,虽然不会发生爆炸,但形成的 聚合物会堵塞管道、仪表、泄放设施等达到一定温度,聚合速度很快,同时 产生大量的热,引起爆炸性降解所以应该严格控制环氧乙烷的温度,储存温 度一般在-5C左右除温度因素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如酸、碱金属、金属 氧化物、氢氧化物、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银的氧化物)及一些有机物(如醛)也能诱发环氧乙烷的自聚铁锈是环氧乙烷自聚的一个 诱因,因此环氧乙烷的管道、容器应避免选用容易生锈的碳钢材质,甚至连保 温层也要用不锈钢制作环氧乙烷接触铁锈、酸、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铝的氧化物、高活性催化剂、醛等一些有机物能诱发其自聚作用,放出大量热,引起爆炸。

环氧乙烷与水反应也能放出大量的热环氧乙烷经摩擦、震荡,易产生静电,带来静电危害禁配物:酸类、碱、醇类、氨、铜避免接触条件:受热、光照包装标志:有毒气体;易燃气体包装类别:II类包装3 环氧乙烷的毒害性环氧乙烷为强麻醉剂,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剂和原浆毒物,对人 的毒性高于四氯化碳和氯仿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重者引起 昏迷和肺水肿,可出现心肌损坏和肝损害,可致皮肤和眼灼伤人体吸入后, 产生呕吐、恶心、腹泻、头痛、眩晕、中枢抑制、呼吸困难,严重者产生肺水 肿、脑水肿、肝肾损害、溶血皮肤接触会产生灼热感、出现水疱、皮炎等环氧乙烷有毒,为确认人类致癌物,具麻醉性、刺激性、致敏性和腐蚀性环氧乙烷的接触限值:PC-TWA(mg/m3): 24 环氧乙烷案例分析由于环氧乙烷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燃易爆,其危险、有害性大,所以 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爆炸其危害性很大,在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应谨 慎以下列举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 1】陕西某饲料添加剂厂发生环氧乙烷计量槽爆炸1)事故概况2000 年7月10 日12时20 分,陕西省某饲料添加剂厂合成车间二楼环氧乙 烷 1#计量槽自下封头和筒体连接环缝处撕裂 150mm 长的焊缝,液态环氧乙烷在 0.196〜0.294MPa的压力下高速喷出,急剧气化(环氧乙烷沸点10.7°C,夏天 高温,远远高于其沸点),与周围空气迅速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环氧乙烷爆炸极 限宽,为3〜100 (V/V%),高速喷出的物料与裂缝槽壁摩擦产生大量静电,而该 合成车间的管道、设备无静电跨接装置,静电火花点燃了环氧乙烷(最小引燃 能量很低,为0.065mJ),随即发生了第一次爆炸并引发火灾,一次爆炸使合成 车间二层部分建筑倒塌,2 名操作工被埋在废墟中。

12 时 30 分,大火蔓延烘烤 距合成车间4.5m处贮槽内约储有9t的50m3环氧乙烷储槽,环氧乙烷吸热大量 气化,罐内压力急剧升高,终因超压而发生爆炸造成2 人死亡,4 人重伤,11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 640 万元距50m3环氧乙烷储罐的汽车槽车(为该储罐加环氧乙烷35t,其爆炸的冲击 波效应至少相当于 94.5tTNT 的威力),而汽车槽车出料阀未关闭,当然也未驶 出火灾、爆炸区域,于13 时20 分汽车槽罐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热辐射造 成现场消防官兵、周围群众30人受伤,建(构)筑物不同程度受损,并且爆炸 飞溅物同时引起厂内多处起火2)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① 环氧乙烷 1#计量槽属非法自制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低劣,焊缝、钢板存 在着严重缺陷;② 合成车间属甲类易燃易爆生产场所,未按规范设计、未安装防静电接地 装置,导致环氧乙烷从裂口喷出产生的大量静电并积聚,静电火花引发环氧乙 烷的火灾、爆炸;③ 装有液化环氧乙烷的槽车,未及时关闭出料阀,解下接口,驶至安全地 带(约有lh的缓冲时间);④ 该厂对本厂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未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非法设计、制造、使用,造成各个环节失控。

2)间接原因① 该厂在技改项目增建氯化胆碱合成车间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 识不足,对环氧乙烷的危险、有害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缺乏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② 对有关执法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未落实整改整体设计布局不合理,贮罐与贮罐之间,贮罐与生产厂房及周围建筑物之 间的安全距离均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了二次、三次事故的连续发生③ 厂内无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未经 法定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责任不落实④ 该厂所在地招商区管委会在建设项目中,未认真履行职责,部门主管和 经办人未尽职尽责,使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厂处于市区、居民区 中,管委会亦未严格把关,使事故损失进一步扩大⑤ 该厂所在地区的区计划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未严格遵照国家关于技改 项目的有关规定,对该厂扩建项目进行严格管理,监督不力,未及时对项目进 行全面竣工验收,使可能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未被及时发现⑥ 政府有关部门疏于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监督检查不力,对查出的问题未 进行整改,未跟踪管理到位3)防范措施(1) 建设项目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审批、管理和验收;(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 检验、检测、安装、验收、登记,质检局检验、发证后方可使用;(3)该厂所在地区计划和劳动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辖区 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所有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检查;(4)公安消防、城建规划部门、招商区等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把基本 建设项目审批与规划关;(5)该厂在恢复生产之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三同时”审查验收,补办 手续;(6)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静电跨接和接地等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标 准、规范的要求;(7)该厂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 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8)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案例2】河南某化工厂一只环氧乙烷钢瓶爆炸1)事故概况河南省某化工厂在1988年9月从北京某厂购进了设计压力为2 MPa,容积 410L,直径600mm的液氯钢瓶,于1996年9月由南阳市一家石油化工厂液氯钢 瓶检验站检验后改装环氧乙烷1996年9月6日,从南京充装环氧乙烷运回,9 月24日下午用氮气压送环氧乙烷至装置准备使用,因钢瓶阀门堵塞,压送环氧 乙烷未成,操作工将钢瓶搬至工房中放置两天后(26日15时36分),该钢 瓶自行发生爆炸,车间8个窗户的玻璃几乎全被震碎,车间东北角屋顶6块楼 板塌落,东墙壁上部向外倾斜15cm,钢瓶爆裂成两块,一块飞出6m远,一块落 在9m外的东北门处因该厂待料停工放假,无人员在场,未造成人员伤亡2)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现场无人(工人放假);环境温度不高,爆炸现场无明火,无可 燃物泄漏经检测、现场勘查、人员查询,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直接原因① 该钢瓶原是液氯钢瓶,经检测后灌装环氧乙烷,瓶内残留有铁锈和氯化 物(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所检测铁离子浓度达到150PPm,氯离子浓度为 4PPm);② 盛装环氧乙烷的钢瓶材质必须是不锈钢或经表面处理的碳钢,该钢瓶在 改装环氧乙烷前,未对内部进行任何表面处理;③ 该钢瓶在爆炸前3 天向环氧乙烷计量罐加料时,操作工未对瓶口进行清 洁处理,就直接进行管线连接;充氮作业又未将连接管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出 来,管中的空气全部进入钢瓶,并携带入瓶口处的少量铁锈、氯化物,引发环 氧乙烷的聚合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温度和压力升高;安全装置又不能及 时卸压,最终因钢瓶超压发生爆炸;④ 钢瓶的安全泄压装置未按规定安装,而是用堵丝直接堵死,钢瓶超压时, 不能及时卸压。

2)间接原因① 该厂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② 压力容器无健全的档案,也未向有关管理部门申办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 和易燃易爆产品生产使用许可证;③ 该厂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编制正规的安全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危 险、有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错误地认为试 生产成功了就掌握了引进的技术,不会发生意外,未对工艺操作进行严格的管 理;④ 有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未认识到液氯钢瓶改装 环氧乙烷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对操作人员未提出明确、科学的要求;⑤ 环氧乙烷充装单位未核查,非环氧乙烷钢瓶应拒绝充装;⑥ 使用环氧乙烷的新项目未申请进行“三同时”审查3)防止发生同类事故的措施1)要加强多种经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积极消除重生产、重效益、抢速度、轻安全的现象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考核,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2)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能只重视技术的关键部分,要设想整个生产过 程、环境、人员每一个细节存在的危险、有害性,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实现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的安全管理;(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气瓶的相关规定、要求,严禁用液氯钢瓶充装环 氧乙烷;(4)在本案例中,有关技术人员在事发后,还不知道氯化物是环氧乙烷聚 合的催化剂,因此生产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与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杜绝 盲目指挥,冒险蛮干;(5)必须严格做好“三同时”审查;(6)充装单位应严格检查、检测气瓶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拒绝充 装。

案例 3】1988 年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