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938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谈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 梁刚 关键词 : 结构;实验;材料;灵活;方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本课内容主要由“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两部分组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部分化学变化,但是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下面

2、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精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为学生分组实验奠定基础“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和关键。所谓“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的现象,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使他们能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实验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同时,这些材料还要尽可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材料,使学生有兴趣摆弄。也就是说设计或选择这些材料,既要简单而效果明显,又要普遍而有趣。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所需分组实验材料有:每组一个试管架、2只小号试管(2只试管都装入等量硫酸铜溶液

3、,一只浸入铁钉,与另一只试管里的硫酸铜溶液做对比)、2枚无锈的铁钉(铁钉大约5厘米长、一枚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枚做比较)、一张白纸(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变化时可放在试管架上做背景)、一个注射器(去掉金属针头,用做吸取硫酸铜溶液)、一个玻璃皿。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铁钉的纯度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为此我提前三天配备好硫酸铜溶液。通过多次配制后实验,我发现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相同的时间内,铁钉表面出现的变化是不同的,且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铁钉表面出现的颜色越红,越有金属光泽,说明生成的铜越多。 硫酸铜与水的比为1:10效果最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由各小组长课前把实验材料

4、领取到位。教师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取舍做简要分析、说明。让学生明白:课堂上提供的每一个材料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慎重选择的。 二、教师“下水”,为学生分组实验获取“资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给学生提供针对性、有效性指导,教师须亲自动手先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是小学科学课中出现的唯一一个真正的化学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难度较大且具危险性。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但在本学期全镇举行的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中,我一改过去的传统做法。大胆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分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由

5、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硫酸铜溶液,对这种化学物质并不熟悉,因此我先安排了3分钟让他们观察硫酸铜溶液并记录其特点。让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蓝色、透明的液体。让其知道硫酸铜溶液有毒,且对皮肤有刺激性。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希望他们在观察中能够发现硫酸铜溶液本来较浓的蓝色、溶液的清澈和底部没有任何沉淀,这为实验后的前后对比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其二让学生警觉硫酸铜溶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操作时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硫酸铜溶液。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达到预期实验目的,课前三天,我就亲自动手做了三次对比试验,边实验边摸索,直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因为在短短的40分钟是不可能出现像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

6、用书中P77页描述的那样;“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尤其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发现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的现象。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想法,觉得不可信。怎么办?教师是盲目否定教参上的结论?还说盲从教参、忽悠学生?值得深思。教师只有亲自己动手先实验,准确把握配备硫酸铜溶液浓度、用量和铁钉的纯度,并做好实验记录。才能为学生分组实验提供有效指导获取第一手“资料”。三、灵活使用教材,大胆调整实验方案,为学生分组实验“保驾护航”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课本中(教科版六年级下册P36页),用

7、了一只玻璃杯装上半杯硫酸铜溶液,然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铁钉,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的液体中。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有三个不足之处:、作为分组实验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浪费太大。、学生用镊子夹着铁钉保持一个姿势达几分钟实在太累。、在分组实验时学生能看到的现象有限,只能看到铁钉的颜色发生变化,而很难看到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 改进的实验设计:、每组一个试管架、2只小号试管、2枚铁钉(无锈)、一个注射器、一个玻璃皿。用注射器吸取硫酸铜溶液并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注射5ml硫酸铜溶液。把其中一枚铁钉用棉线系住钉盖处,手握棉线的另一端将铁钉缓缓放入一个试管中,使其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另一枚铁钉放到玻璃皿中。2至3分钟

8、后,与玻璃皿中的铁钉对比。、把两只试管放到试管架上,5分钟后,拿一张白纸放在两只试管背后,观察这两支试管中硫酸铜溶液颜色变化。、在本节课内,学生只能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逐渐变浅,不可能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褐色这一现象。因为只有把浸有铁钉的硫酸铜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所以对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现象的观察可延续到课后或者第二天继续观察。我们观察到的现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有什么变化)改进后的优点:1、节约了资源。原来需要50ml硫酸铜溶液,改进后只需10ml,(实际上只需5ml),因为只有一只试管的硫酸铜溶液起反应。2、能明显地看到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

9、。观察能力强的学生,经过5、6分钟就可以发现浸入铁钉的试管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了。(如果静放1个多小时就会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3、能将沉淀物观察得更清楚。因为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浅了,而从铁钉脱落下的铜集中沉淀在试管的底部,所以能把沉淀物观察得更加清楚。四、善待实验中的出现的“异类”和学生的奇思妙想 在学生实验后的交流汇报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实验效果出乎我意料,少数同学猜测铁钉表面附着的物质是铁锈,在点拨、引导后仍然没有想到铜这种物质上去。这时教师对待学生的推测和想法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这说明学生对铜这种金属还不够了解,对它的颜色等都还比较陌生。为此教师应再准备一些铜片或者导线中的铜丝

10、让学生观察、比较,这样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难点了。 那么铜从哪来的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测:铜可能是从硫酸铜中“跑”出来的。因为“硫酸铜溶液”这个名称中有一个“铜”字,再者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了说明此时的溶液已不是硫酸铜溶液了。这时候教师可对学生的拟人化的描述和“有理有据”的推测,大加赞赏并适时补充说明:像这种铁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挤“跑”或挤“掉”的现象叫做解析。这样一来,学生对覆盖在铁钉表面上的红色物质是单质铜就更深信不疑了。 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并不明显,学生在观察时也大都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可这样处理:在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取同样的硫酸铜溶液放入适量的铁粉,然后再和开始的溶液做对比,用一张较厚的白纸做背景来观察,这样现象会更加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