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9224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上数学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案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解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 以内的质数。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学习乐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2、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分清因数和质

2、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与区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重难点突破:1、从研究团体操表演中各方阵人数的特点这一情境入手,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把每个数的因数罗列出来,思考: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排成方阵吗?进一步研究,验证, 概况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再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学会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评判, 以达到辨析概念的目的。2、在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合数进行分解,然后从学生中选择用塔式分解式的方法,进行交流,归纳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然后学会用塔式

3、分解式分解质因数。学习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格式,然后学生自己试算,然后归纳步骤。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学重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

4、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认识质数和合数。围绕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 25、40、35、32,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这些数的特点。教师在学生思考后可适当引导,看组成方阵的人数与它们的因数有关系吗,让学生观察因数的个数, 初步得出这些数因数的个数都在两个以上的结论。再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列举的个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出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分类可分成质数、合数和1。2、分解质因数。先安排学生列塔式分解式对具体数进行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的到质因数时一个合数的因数,同时还必须是质数的双层含义。在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让学生按照:了解格式,试算,对分解步骤进行归纳这三步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