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09032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doc(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2008年1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7年。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前言本白皮书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组建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负责起草。工作组成员有:王联、汪建强、张建平、孙苏川、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王波、邵勇、肖亮、顾建国、潘晓刚、徐北骏、吴京斌、王季平、童世和、张立阳、刘建国、王东丽、阮争英、王大明、艾少平、付明栋、姚永晖、张锐、张云华、陈蓉

2、、陆正国、张彩芬、杨秋明等。在总局科技司的统一组织下,工作组在问卷调研、现场调研以及工作会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会议纪要,结合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广发20070021号)和我国广播电台网络化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简称07版白皮书)。07版白皮书于2008年1月24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主持并通过审定。本白皮书包含: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广播台网内容生产质量的控制、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实现、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文广新

3、闻传媒集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人:汪建强张建平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王波邵勇肖亮潘晓刚顾建国徐北骏 张云华 陈蓉陆正国 杭正东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浙江广电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本白皮书的起草得到了相关厂商的大力支持。目 录1 引言62 编制说明72.1 适用范围72.2 约定、定义72.2.1 约定72.2.2 定义73 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103.1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定义103.2 数字内容

4、管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103.3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原则103.4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架113.5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143.5.1 业务层163.5.2 数据层213.5.3 基础层254 广播台网内容生产质量的控制294.1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含义294.2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建设目标294.3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建设原则294.4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建设内容指导314.4.1 业务层314.4.2 数据层364.4.3 基础层394.4.4 管理层435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实现495.1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含义495.2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目标495.3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建设原则495.

5、4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构建内容指导505.4.1 基础层505.4.2 数据层535.4.3 业务层565.4.4 管理层576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596.1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596.2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目标596.3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构架原则596.4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内容指导606.4.1 业务层606.4.2 数据层626.4.3 基础层636.4.4 管理层651 引言为规范、指导各地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2006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成立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2007年

6、3月12日,该白皮书正式发布(广发20070021号)。为了持续推动、指导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委托,“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在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的基础上,起草了本白皮书。06版白皮书提出了广播台网建设与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工作组充分听取了业内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国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现状,确定07版白皮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在06版白皮书的理论框架下,立足广播台网的应用实践,着重围绕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内容生产质量的控制、互联互通的实现、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 编制说明2.1 适

7、用范围本白皮书适用于规范省、省会、计划单列市广播电台的网络化建设,指导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并可供其它广播电台及相关行业参考。2.2 约定、定义2.2.1 约定1、 必要条件本白皮书中,“必须”、“要求”、“应”或“应该”意味着该词汇所指向的内容是一个绝对的必要条件。2、 禁止条件本白皮书中,“禁止”、“不应”或“不应该”意味着该词汇所指向的内容是一个绝对的禁止条件。3、 可选条件本白皮书中,“可能”、“可以”或“可”一般”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不选择。4、 举例本白皮书中,“例如”、“比如”、“如”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该词汇随后所列出的条目。2.2.2 定义1、 广播台网广播台网是指

8、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2、 功能网依据广播电台各类业务的特点而构建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化系统,称为功能网。3、 功能模块在功能网中能独立完成某项功能的模块,称为功能模块。4、 广播台网的组成广播台网由若干个功能网组成,功能网由若干个功能模块组成。图 2.15、 生产子系统根据渠道、内容、组织等特点,为完成一类或多类内容生产任务而建立,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生产媒体资料库的业务系统,称为生产子系统。6、 生产媒体资料库生产子系统内直接参与内容生产、播出分发的数字内容存储系统,称为生产媒体资料库。7、 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广播

9、台网中,主要负责内容资料的深度管理,间接参与各生产子系统内容生产任务的业务系统,称为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8、 中心媒体资料库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中的数字内容存储系统,称为中心媒体资料库。9、 三层模型三层模型是指,广播台网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网构成,每个功能网由提供基础支撑的“设施”,提供应用支撑的“数据”和实现各类业务的“应用”构成。各功能网可通过基础层内“设施”间的链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交互。图 2.210、 业务各类功能模块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形成的集合,称为业务。11、 元数据元数据是数据的描述信息。在广播台网中,元数据是与多媒体数据结合在一起的辅助信息,它记录了与内容制作相关的数据,这些信

10、息在内容制作、传输、交换及播出的各个环节,始终与多媒体信息紧密关联。12、 数字内容 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形式表现的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3 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3.1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定义3.1.1 定义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是指,广播台网中以内容资源为核心,满足广播电台各类内容发布业务需求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3.1.2 定义诠释内容资源是广播电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要有效推动广播电台的发展,应将内容生产和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对内容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将资源管理贯穿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的整个流程,在广播台网中形成一个以内容资源为核心,满足广播电台

11、各类内容发布业务需求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3.2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在内容资源数字化存储的基础上,建立全系统、全流程的内容资源管理机制,对内容资源实现全程管理、合理调配、充分挖掘、全面共享,以促进内容生产的效率,提高内容资源的价值。3.3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原则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项庞大而持续的工程,特别是业务种类较多、规模较大的广播电台,应严格坚持“整体规划”“标准规范”“分步实施”“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整个系统。1、 整体规划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考虑业务、技术、资源、管理和人文等因素的现状和可

12、能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统一的具有前瞻性的整体规划。2、 标准规范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应严格遵照我国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及广电总局颁布的行业标准要求,并随时关注相关新标准的颁布情况。在国内暂无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参照国际标准或惯例,但须保证其对各类标准系统的兼容性。3、 分步实施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广播电台自身技术发展、业务增长、资金投入等情况,有计划的分步实施。4、 安全可靠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应把安全可靠作为首要任务,应特别注重网络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5、 持续发展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满足当前业务的需要,还应

13、考虑到未来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等新媒体业务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3.4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架根据各地广播电台实际需求的不同,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可建设在同一功能网内,也可跨越广播台网的多个功能网。由于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包含了广播电台中围绕内容开展的大量生产和资源管理业务,因此,应适当划分系统内的职能区域,合理设立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通过安全的交互手段,实现覆盖全系统的应用。综合各地广播电台的建设经验和发展方向,可将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划分为生产子系统和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进行规划、建设。 图 3.1如上图所示,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包含一个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以及一个

14、或一个以上生产子系统。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负责统筹全台内容资源,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管理,中心媒体资料库间接参与各生产子系统的内容生产;生产子系统则直接面向发布渠道,进行内容生产,生产媒体资料库直接参与播出分发。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应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生产子系统和中心媒体资料管理系统的建设次序,应依据各台自身实际需求确定。3.4.1 生产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是根据渠道、内容、组织等特点,为完成一类或多类内容生产任务而建立,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生产媒体资料库的业务系统。生产子系统兼顾了内容生产和内容管理职能,其内容管理职能的系统实现,应遵循整个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统一规划。

15、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互联网广播、移动通信网广播等新型广播形态,开始逐步纳入各广播电台业务发展规划,在面对此类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规划时,应综合考虑渠道、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 渠道要求各类发布渠道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供给,包括针对渠道形态特点,设计特殊的内容形式,针对渠道技术要求,提供相匹配的内容格式和规格等,因此,应充分考虑发布渠道的业务需求和业务发展要求,选择合适的系统构架。在技术系统设计上,多个不同需求的生产流程可混合使用同一套技术系统,但建议为具有特殊内容形态需求的发布渠道,建立专门的生产子系统,实现制作、存储、播出分发等功能,这一方面可以充分满足各个流程的需求,避免人为造成系统复杂,另一方面,可避免因为需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