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089063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地震中的父与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三、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

2、续学习17课。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是谁了不起呢?(父亲和儿子都了不起)(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小组朗读第112自然段 ,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2、反馈交流画出的句子。 句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句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分析:这是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从“冲向”“疾步”可以看出父亲当时非常焦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当这位父亲来到学校时,那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孩子们的父母表现得怎样?这位父亲又表现得怎么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衬托对比,突出父亲的执着

3、。) (2)师创设情景,指名读句子: 当有些人说没希望时,这位父亲说谁愿意帮助我? 当消防队长来挡住他时,这位父亲说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当警察劝他马上回家时,这位父亲说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分析:这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从语言当对话中可以知道, 人们都走开了,但是这位父亲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呢?想想他开始的时候有过绝望吗?(有,前面写到句他顿时感到在一起。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齐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过渡: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你认同吗? 预设:不认同,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是他和儿子的约定。老师把一个成语

4、送个这位父亲:“恪守诺言” 导读:他挖呀 出示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分析: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出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指导想象:这些困难是无法预知的,也许他在挖掘中刮伤了手,也许有大块的水泥板搬不动;也许他在这38小时内没水喝,没饭吃,没人帮助他 所以,他(出示下一句) 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析:从“满脸“布满”、“到处”“破烂不堪”这几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5、(预设答案:这位伟大的父亲已经面目全非,全身没有一处地方是完好无损的。) 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父亲的外貌,但其实是通过对外貌的描写突出父亲那种坚忍不拔、恪守诺言、不向困难低头的高贵品质,凸显出父亲那高大的形象。 感悟:从这位父亲的行动、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恪守诺言 决不放弃 责任心强) 指导感情朗读句句,读出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3)小结:即便是正在发生的地震,威胁着人的生命,但是这位伟大的父亲为了兑现对儿子的承诺,坚持挽救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位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k)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能做到这些,完全来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 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父

6、亲啊!他不停地挖,终于奇迹出现了 5、学习1323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要求读出惊喜、兴奋的语气) (1)不但父亲了不起,儿子也了不起。刚才对话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体现了儿子了不起? (2)全班交流,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正在废墟下面,你会想些什么? 小结:这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在漆黑的废墟下能表现得那么勇敢,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这种精神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4)让我们带着对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敬意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吧。“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分析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生感知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品

7、味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精髓。)(5)正是因为有了这句充满爱的力量的话语,这对父子才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故事有了一个美丽的结局。让我们带着激动、惊奇的语气再次齐读这句话吧。(末句)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吗?(赞颂伟大的父爱和深厚的父子之情)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默默的享受着伟大的父爱!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你的父亲吗?你想跟你的父亲说点什么吗?2、(写)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师小结:其实表达爱,不仅仅只是

8、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用动作、神态、外貌来描述。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竞赛,是对人物进行描写,看谁写得精彩。出示开头:我拿着只有75分的试卷闷闷不乐地推开家门,妈妈迎了上来 (设计意图:把在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加以巩固运用,读、讲、练成一主线,达到读写结合的原则。) (五)作业。 1、阅读类似颂扬亲情的故事。 2、这对父子重逢后会说些什么,写下来。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父 了不起 子信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五年级:邓福香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

9、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10、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

11、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