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08879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学案及问题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荷塘月色【温习故知】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 ) 嫩( )绿 眨( )眼 披蓑( )戴笠( ) 风筝( ) 抖擞( ) 簌( )簌 游逛( ) 踌( )躇( ) 蹒( )跚( ) 栅( )栏 举箸( ) 储粟( ) 靡( )途 熹( )微 壶觞( ) 庭柯( ) 流憩( ) 出岫( ) 翳( )翳 窈( )窕( )二、名句填空。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 。 朱自清春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 朱自清春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 ,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

2、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目标定位】(按三维目标定位,内容适当具体)【自主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的“不宁静”?请做简要分析。提示: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环境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且”字表明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一丝喜悦。但热闹是他们的,我

3、什么也没有。“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惜”又从热闹的采莲盛说中返回了灰色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作者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和赞美江南灵山秀水的文章,到清华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难以摆脱,身处忧烦,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2试分析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鲜明

4、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明显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鼓来烘托四周的寂静; 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奇特而新颖的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

5、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感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

6、艺术效果。例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勾通。例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视觉与听觉相勾通,写出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例3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高风金黄的大斗笠)视觉与听觉相通。例4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

7、河)把听觉感受与触觉感受打通。通感与拟人连用。3试简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提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这篇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景物描写细腻委婉、生动形象。语言素朴优美,遣词造句十分准确贴切。【尝试演练】1文章的第五段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2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4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风俗,其目的是什么?请简析。5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当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蓊蓊( )

8、郁郁 踱( )着 独处 ( ) 弥( )望袅( )娜( ) 似( )的 霎( )时 脉脉( ) 参( )差( ) 倩( )影 乍( )看 敛( )裾 ( ) 二、解释下列词语。1点缀:2斑驳:3丰姿:4袅娜:5脉脉:6羞涩:7没精打采:8蓊蓊郁郁:三、试分析文章的结构。四、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请找出这篇文章的文眼并简析。课文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五、填空。朱自清,原名_,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_,诗集是_,第一本散文集是_。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等。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

9、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布置作业】一、 选择题。(36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颤动(chn) 空隙 ( x) 纤腰束素 ( sh ) B霎时 ( sh ) 煤屑 ( xio ) 蓊蓊郁郁 ( wng ) C独处 ( ch ) 倩影 ( qin ) 妖童媛女 ( yun ) D幽僻 ( p ) 踱步 ( du ) 参差不齐 ( cn )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是有些大意

10、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C.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葱葱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D.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4荷塘月色中作者引用西洲曲中采莲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为了排解心中的郁

11、闷,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B为了表达作者喜爱荷塘月色,喜欢采莲的心情。C为了表达作者对儿时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热爱。D二为了表达作者洁身自好,虽无力反抗但可避开现实矛盾,不同流合污的心情。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江 南 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A这首诗属于乐府诗。B“田田”是指荷叶茂密相连的样子,“何”是“为什么”的意思。C这首诗后四句尽管句子相同,但并不显得罗嗦累赘,恰恰表现了鱼儿自由自在、嬉戏追逐的情景。D.这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6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A通过

12、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二、(44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论 诚 意 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