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专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0750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手法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修辞手法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修辞手法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辞手法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手法专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聚焦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同时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种。“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包含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常见”,二是“正确运用”。“正确运用”表明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注重概念,而是要求考生能正确判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能了解常见修辞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并能判断这些修辞手法使用是否恰当,进而辨别其优劣,还能熟练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实际看,直接考查修辞方法判断和分析的试题很少,更多地结合仿用句式、扩展语句

2、、变换句式题,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重点是比喻、排比、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另外,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常常会涉及对修辞方法的判断和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可见,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呈重能力、重运用、重综合、重主观表达的发展变化趋向。因此在复习本考点时,不要把大量精力投放到各种修辞方法的单纯辨析上,要在了解几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重点理解运用,在平时练笔时有意识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努力提高运用修辞的语言综合能力。经典剖析1.(2008全国高考)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3、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仿写能力,同时考查“排比”这种修辞方法的使用,是仿写和修辞相结合的考查题目。语句运用了排比,语意一层比一层增强;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关键是要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答案示例:一朵梅花,是一个孤独的隐士;一枝梅花,是一个高洁的文人;一树梅花,是一处清明和谐的世界。2.(2008四川高考)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时要注意题目对比

4、喻修辞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对仿写内容的限定。参考答案:小学像一碗白开水,中学像一杯果汁,大学像一支香槟,社会像一瓶老白干。3.(2008江西高考)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式(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贯)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解析:此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原句是课本上的句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也告诫同学们平时复习要注重回归课本。只要展开联想,根据句式仿写即可,还要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答案示例:沙漠中有了绿洲,好比黑暗中遇见了灯光,是茫茫大海中的指南针。知识整合一、几种常用修辞手法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1.

5、运用比喻时应注意的问题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用喻体表示本体,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不当,制造不伦不类的语言垃圾。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今晚我们在人民公园狂欢,十万人像蚂蚁一样”,由于感情色彩不得体,从而使语言表达失去光彩。2.运用比拟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本句比拟显得与感情不协调。秋雨连绵,闲待着没事

6、干使人烦闷,很难有欢快的心情。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要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般。3.运用借代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叫人一听就明白所称代的事物。本体事物在上下文要交代清楚,否则会使人不知所云。另外,用形体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4.运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如“一粒芝麻顶破天,我吐口唾沫变成了太平洋”一句,就脱离了客观实际,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如:“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是明显的夸张,

7、但如果说“劳动三十天,胜过五十天”,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以及公文等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表意不明。叙述、描写、抒情性文章恰当地运用夸张则能增强文采。5.运用对偶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要单纯追求形式工整,以致出现轻重不当、空洞、以辞害意等毛病。6.运用排比时应注意的问题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阐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章的中心。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以免失之于滥。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

8、思。后一种排比,句尾多用省略号。在排比中,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7.运用设问时应注意的问题设问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用得恰到好处,误用或滥用设问,非但不能增强文采,相反,还能削弱语言的表达效果。8.运用反问时应注意的问题语气要强烈,要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要能激发读者感情。9.运用反复时应注意的问题反复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抓住关键性词语,作出妥善安排。二、几种易混修辞方法的辨析1.借喻和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

9、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2)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3)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2.比拟和比喻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做”,它直接把甲当乙来

10、描述。(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3.排比和对偶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作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4.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