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07507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强化60例纠错典例:自然地理(下).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错点 26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典例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1)(2)题。(1)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不深,不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

2、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在无人类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故第(1)题选 D, 第(2)题选 D。【纠错心得】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抅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丼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所没有的功能,主要是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本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本身并不具备平衛功

3、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等能力,主要表现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纠错体验】68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图中 A 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 。B 地形成的气压带名称是 。(3)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关联图(下图),下列四个选项与图

4、中相对应的是 : , ,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 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 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季风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易错点 27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理解不清典例 1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 7、8、9 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 C地形 D洋流(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 3 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3)关于图中 9 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

5、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记忆不清,对一些典型地区自然带的类型不清楚;二是对自然带形成的影响因素不理解。(1)7、8、9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变化,主要受水分变化的影响,故选 B。(2)3自然带主要分布在 1自然带的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带,故选 C。(3)根据 9自然带的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大陆的东西两侧,东侧为温带季风气候,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 B。【纠错心得】在不同的区域图上熟练地识别自然带是高考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6、典例 2读下图完成(1)(3)题。(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两地B、两地C、两地 D、两地(2)与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ABC D(3)、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不熟悉,不能从区域图上准确地识别;二是对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不熟悉,不能准确分析一些特殊自然带的成因。地受地形影响虽地处赤道地区但形成了热带草原带;地受地形、洋流影响虽然地处回归线附近,但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两地自然带的形成是受洋流、地形因素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规律,故第(1)题

7、选D。、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主要是降水的差异造成的。图中地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这种分异与地的自然带更替相似,故第(2)题选C。、三地气候类型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形成原因不同;、是在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是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的,故第(3)题选 A。【纠错心得】非洲大陆自然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的带状分布,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一一对应,可以在气候类型分布的基础上识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分析其成因。也芎借助此方法进一步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侓,认识地带性

8、的分布与非地带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带是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的分布具有极强的相关性。需要注意的是气候类型的名称与自然带的名称并不完全一致,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纠错体验】如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 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 6970 题。(双选)69关于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A甲为荒漠B丙为热带雨林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7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读四幅海拔 5 000 米

9、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 7172 题。71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7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山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其南坡为迎风坡易错点 28不理解雪线典例 1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1)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2)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变

10、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图例的变化以及各曲线的纬度变化。结合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降水量在赤道地区最多,在温带地区也较多;而气温基本上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雪线高度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在副热带地区

11、,降水较少,但气温较高,故雪线高度最高。山地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对于一座山来说,不同坡向的雪线高度,先取决于降水,再取决于气温,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应该低。题中提供的四座山脉中,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故第(1)题选 A,第(2)题选 C,第(3)题选 B。【纠错心得】在雪线附近降雪量与消融量相等;在雪线以下,温变较高,消融量也超过降雪量,使每年降雪全部融化;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降雷量超过消融量,而使降雪不断积累。由于各地气温、降雪量和地形等具体条件不同,雪线高度也随之变化。一般来说,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雪线高度与溫度烕正比,温度高,雪线也高。低纬度的山体雪线分

12、布的海拔高,高纬度的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低。在同一山体,一般情况下,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另外,降水的多寡也是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因为在降水很少的情况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顼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在降水很多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雷线必须较低)才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同一山体受降水影响迎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低,背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高。【纠错体验】73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

13、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乙地雪线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易错点 29弄不清聚落分布典例读某著名河流下游河段两岸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可知,该区域所属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该区域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长度很长C河床坡度陡峻D河流泥沙含量很高【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图中的信息提取不足

14、,不能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二是不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沿岸的河谷平原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而河流沿岸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人类的聚落分布地,该地民居的建筑样式为平顶,从而可以推测该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是主要的水源,人类活动集中在河流沿岸,联系四个选项可以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洪水季节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人类的耕作,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灾害,同时又临近水源,利于人类的居住。【纠错心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认真读景观图,注意图中各种信息(景观信息、文字信息)的提取,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该题图中景观可以联想到埃及尼罗河谷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人类活动最重要的限制条件,人口、城市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或分布在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绿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河谷两岸形成肥沃的土壤,沿河成为重要的农耕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地势较高的地方可免受洪水的威胁,成为人类的定居地。【纠错体验】下面为某山区公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读图问答 7475 题。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