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7316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物联网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条复杂、技术体系深厚、辐射作用显著、市场空间庞大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产业竞争的焦点。为高水平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推进全市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响“物联之都”品牌,带动和支撑引领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工信部等国家八部委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

2、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序幕。2010年,物联网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大力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

3、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性集聚、集群式协同发展优势逐渐显现。经过12年探索实践,无锡在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产业集聚等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率先打造了全国物联网产业高地,全面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开启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技术创新多点突破。示范区集聚物联网领域国家级创新载体178家,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3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物联网研发项目2000多个,物联网专利申请超万件,有效期内物联网发明专利3658件。主导或参与制订的物联网国际

4、标准12项、国家标准62项、行业标准17项,34件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神威太湖之光”获得全球超级计算机四连冠,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投运,国产大飞机C919、粤港澳大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国家工程和大国重器上多次烙下深深的“无锡印记”。应用示范多点开花。示范区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全市300多个细分行业,承担23个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了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和商业运营经验模式,为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无锡样板”。到2020年,示范

5、区企业承接的物联网工程已遍及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830多座城市。成为唯一入选“IEEE智慧城市试点计划”的亚洲城市,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入围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产业实力跃上更高台阶。无锡市区两级以园区为载体,不断集聚物联网企业,基本形成以新吴区(高新区)为核心、滨湖区和梁溪区为重点,专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多点开花的“一核两翼多元”物联网产业格局。自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物联网产业营收年均增长27.32%,规模增长超过13倍,2020年示范区物联网产业营收达到3136亿元,聚集物联网企业3657家,形成了关联芯片、感知设备、

6、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无锡物联网入围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以物联网为主题的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多元融合。示范区持续夯实基础、健全生态,多维度、全方位发力,已建成100多个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商用NB-IoT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部署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5G建设密度、流量驻留比全国领先;创新建立了“产业基金+银行信贷+保险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物联网领域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总量全国领先。主动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累计参会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个,参会参展人数累计突破110万人次,

7、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持续实施“太湖人才计划”,连续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示范区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仍需加强,核心技术关键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安全保障能力有所不足,强链补链工作有待推进,缺乏在产业链融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军型平台企业等。(二)面临形势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球创新突破正在不断加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物联网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形势对物联网发展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8、,人类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加快推动以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同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从国内看,数字经济为物联网发展开辟新空间。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规划5次提到“物联网”,并

9、将物联网列为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之一。随着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产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窗口期。 从产业看,技术突破为物联网发展注入新动力。各种先进感知技术促使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发展成本不断下降,有力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迅速部署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嵌入式系统、微电机、新材料等支撑技术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IoT架构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统一标识等共性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为物联网产业突破带来新的契机。二、总体要求(一

10、)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物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化物联网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为主线,充分发挥示范先行和全产业链优势,坚持创新引领,突出场景驱动,强化数据赋能,激发企业活力,着力打造世界级物联网集群,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创新高地、应用高地、产业高地、生态高地,为辐射带动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做好试点示范,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11、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与应用牵引双轮驱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顺应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深入实施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重大示范项目为先导,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带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应用探索,实现应用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双管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法规标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突破、平台构建、生态打造。坚持龙头引育与强链补链双措并举。强化龙头企业引育力度,发挥龙

12、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协作配套关系,形成产业链竞争的整体优势。补齐自身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的短板、锻造强链样板,提升物联网产业链整体水平。 坚持集群建设与生态培育双向发力。培育物联网集群促进机构,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全市新型基础设施,达成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科学透明的数字治理,显著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产业与城市、人文融合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比“十三五”末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物联网产业规模实现跃升,营收突破5000亿

13、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智能传感器等核心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营收规模超100亿元的物联网平台型企业3-5家,上市企业总数超过90家,培育物联网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00家、“雏鹰”企业800家、“瞪羚”企业400家、“准独角兽”企业40家。产业链各环节更加协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应用广域覆盖,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带动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世界物联网发展看无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建设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物联网创新高地。结合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积极争取物联网相关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院所在锡布局,有效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14、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支持力度,推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顶级人才,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批国际国家物联网标准,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建设具有较强引领力的物联网应用高地。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围绕产业数字化、生活智慧化、治理智能化等方向,以多技术融合应用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商业运营模式,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物联网重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促进物联网产业与集成电路、信息网络

15、、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适应智能感知系统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度、高灵敏度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加速度、方位、图像、生物、热敏、化学等高端传感器。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完善物联网各产业链环节,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巩固提升示范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面支撑力的物联网生态高地。优化物联网产业政策体系,健全物联网集群促进机构,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物联网安全防护能力,打造具有行业知名度的物联网智库机构,构建将系统提供商、开发者、设备制造商乃至用户等多个环节紧密耦合、共享共融的物联网生态体系。三、重点任务(

16、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着力提升核心技术和标准研发能力,前瞻部署物联网相关未来技术研究,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1. 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智能感知、新型短距离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嵌入式软件、操作系统等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先进智能传感器、毫米波器件、NB-IoT和Cat1专用芯片、融合通信模组、新型工控网关等关键产品的开发。专栏1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感知技术领域。着力突破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技术,包括红外特征谱线检测技术、高集成化MEMS传感技术、毫米波高精度3D图像传感技术、态势感知和结构变形感知等“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和对应芯片的制造。着力攻关智能传感器配套软件算法,研发具备信息采集、存储、计算、传输、自校正、自动补偿、自判断、自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