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07311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项目单位名称: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单位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位于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成立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11日在工商部门设立登记,注册资金195.00万元,法人代表娜仁格日勒。该社主要从事良种牛繁育和育肥,现有西门塔尔牛215头,建设棚圈5500平方米,有草场9100亩,高产饲草料地100亩。合作社成立以来,采取统一购牛,集中育肥,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模式进行育肥生产,2012年育肥牛120头,实现利润近31.6万元

2、。1.1.2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娜仁格日勒,女,1954年出生,蒙古族,初中文化,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牧民,从2010年6月开始在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筹建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在旗工商局注册登记,任合作社理事长。该同志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有关社会诚信问题。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西门塔尔肉牛育肥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 育肥出栏100头肉牛,建设育肥棚圈1000平方米,兽医室80平方米,饲料加工间80平方米,贮草棚300平

3、方米、建设高产饲料地100亩,打机电井1眼,灌溉设备1套,兽医防疫器械设备1套,饲料加工设备1套,饲料搅拌设备1套,饲喂、饮水设备10套等。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肉牛品种选择改良牛。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对15月-18月龄的架子牛,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的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适量的青草和青贮饲料),进行100天左右的短期强度育肥,不仅肉牛体重增加,而且肌肉内和肌肉间的脂肪量也增加,使肉的大理石纹明显,肉的品质如嫩度、多汁性及香味等也有所改善。1.2.4 土建工程项目实施主要依靠育肥棚圈,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遮凉的效果。育肥棚为砖木结构,毛石地基,长50米,宽10

4、米,每栋育肥棚500m2。育肥棚2栋,总面积为1000m2。1.2.5 建设期限2014年一年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202.80 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其中:土建工程99.00万元,购置育肥肉牛投入80.00万元,设备投入23.80万元。申请上级项目资金75.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27.80万元。1.2.7 项目效益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49.76万元,每期净利润20.74万元,年净利润为41.48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1.85%,投资回收期为2年。生态效益:本项目发挥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的天然草原优势,由合作社育肥场进行舍饲集

5、中育肥,与传统畜牧业相比,会减少放牧,减轻对草地的放牧压力,减少因牲畜践踏给草场带来的破坏,有利于禁牧、休牧的实施,促使草地生态环境逐步得到自然修复,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 社会效益。本项目采取牧户繁育,合作社建立育肥基地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通过合作社+基地+牧户经营模式,统一进行标准化肉牛育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实现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肉牛的个体产值,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畜牧业依靠科技、进行集约化经营,促进当地养殖结构和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增加了牧户的收入。该项目以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形成产业链,增强了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提高了牧户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实

6、施后,不但可以增加项目区牧户的生产效益,其产业化适应性还可辐射全盟的肉牛产区,壮大畜牧业主导产业,通过育肥出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3.2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1号); 1.3.3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01号; 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业法;1.3.5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1.5.6 自治区财政厅、农牧

7、业厅关于2011年农牧业产业化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1.3.7 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增加农牧民收入若干措施意见(锡党发20043号);1.3.8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版)。1.4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规划,有利于推广扩散,该项目在优质肉牛育肥生产的全过程,通过牧户繁育、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育肥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合作社和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利于高效畜牧业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一,该项目选题符合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建立标准化育肥场,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肉牛的科技推广具

8、有示范带动作用。第二,饲养技术和建设方案合理。通过合作社进行育肥肉牛带动,增强巴音塔拉镇汗乌拉嘎查牧户的养牛积极性,引导牧户科学养殖,进行产业化经营,其运行模式切实可行。第三,通过收购牧户架子牛,进行标准化育肥出栏,项目产品在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潜力巨大。有效增加了畜牧业产值,增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四,通过专业合作社育肥场组织生产,使牧户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本项目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项目产品质量,在项目实施中,选择优质肉牛品种,利用现代科技,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管理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加强培训

9、,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第二章 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镶黄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少数民族地区。全旗辖3个牧业苏木、 1个镇、60个嘎查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1人,其中:牧业人口1.5万人,蒙古族占62.5%。全旗总面积5172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400平方公里。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1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23。地方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

10、00元,增长14%;牧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控制指标。2008年2009年度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之一,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2.2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2.2.1养牛业发展现状。镶黄旗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深入推进“两转双赢”,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发展大畜、压缩小畜为目标,将发展肉牛产业做为调整和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振兴白旗经济的重要举措,着力培育肉牛产业等草原特色产业体系

11、,以专业化养殖为突破口,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1年开始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出栏牲畜21.9万头只,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8.5%,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回购饲草400万斤,盘活牧民生产资金160万元。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发放各类惠牧补贴资金6953万元,是上年的3.6倍。联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增牧区经济合作组织81个。为60个牧区专业合作社发放扶持畜牧业产业化贴息贷款1763万元,带动牧民1728户5391人。牲畜繁育育肥工作走在全盟前列,新增基地30处。人畜安全饮水和防汛抗旱等重点工程取得新成效

12、。旗委、旗政府为加快“两转双赢”的步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将牛的改良、育肥以及精深加工统筹规划、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大力推进肉牛科技推广进程,提高养牛业的综合效益。在肉牛繁育方面继续采取引进、冷配、扩繁等综合措施,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大畜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为加快“以土换良”步伐,镶黄旗突出抓好黄牛改良和良种牛引进工作,对牧民引进西门塔尔牛给予财政补助。利用天然草场优势,开展家庭式育肥,放牧加补饲的短期育肥。同时鼓励畜牧业资源丰富的嘎查,采取分户养殖、育肥和规模化集中育肥相结合的办法,建设肉牛育肥家庭牧场或规模化育肥场。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养殖结构,使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养殖、

13、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面转变,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为带动优质肉牛养殖,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提出了肉牛育肥项目,通过自身优势建立一个高标准育肥基地,对优质肉牛进行强度育肥出栏。为与牧民建立紧密联系,在生产上引导牧民进行标准化饲养。项目建设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模式,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效形式。项目实施将大力推进科学养殖,实现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广大牧民持续提高收入,企业增加效益。项目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改变经营方式的具体举措。2.2.2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镶黄旗近年来加大草原建

14、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禁牧不禁养”的原则,继续推行“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牧业年度牲畜头只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单体产值,推动畜种向察哈尔羊、西门塔尔牛、蒙古马等优势品种集中,积极争取通过 “察哈尔羊”品种命名验收,加大现代肉羊产业化项目争取力度。为提高肉牛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养牛业的综合效益,镶黄旗屠宰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共有家畜屠宰加工企业20多户,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羊单位,形成“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较为完整的畜产品加工体系,一批肉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认证。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符合地区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

15、规划。近年来,盟委、行署提出了“两转双赢”战略,旗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肉牛育肥项目,是依据盟、旗肉牛生产规划,依托资源优势,带动牧民发展肉牛养殖,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增加牧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2.3.2 项目建设促进了畜牧业科技推广。镶黄旗有可利用草原4400平方公里,草原资源丰富,畜牧业是镶黄旗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但饲养肉牛多采用放牧饲养,产出较低,面临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压力,抗风险能力较低。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实施肉牛育肥项

16、目,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育肥,增加肉牛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牧户”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广大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与牧户之间的联系。同时,合作社为牧户在经营和生产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将促使合作社、牧户之间的产业链更加巩固。有效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2.3.3 项目建设能够促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牧民持续增收。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传统养殖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益很低。在半舍饲条件下,集约化程度不高,增重较小,产出低,养殖效益不明显。镶黄旗苏萌哈达肉牛育肥专业合作社实施肉牛育肥项目,大力发展肉牛育肥,促进了养牛业的集约化经营,发挥了肉牛强度饲养下增重快的特性,增加了肉牛的个体产出,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