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0698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周网上集中研讨,很多老师就“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主要遇到哪些困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更值得欣慰的是还有不少老师让我们分享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辑录了大家相对集中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大家还可以就这些问题继续进行讨论。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不知道该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去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的难易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2.有时文章的重难点摆在那里,学生可能不懂的知识点也摆在那里,但有时就是很难找到一个切合点将二者很好的串接起来。因此备课总是很吃力。3.教学设计中主问题的设计要是合理,学生能很快抓住课堂的重点

2、,并在思考中解决更多问题,但是如何设置主问题?怎样的主问题才合理?4.教学难点是学生的思维需要引领、疏通之处。教学设计坡度过大,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需要引领之处得不到引领,在需要疏通之处无法疏通,教学难点无法突破。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呈现方式过抽象或概括,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困难;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安排过于笼统,缺少阶梯式的引导,学生无所适从;第三,练习设计缺少层次,基础性练习过于薄弱,综合性练习出现过早,难度过大。王小慧(学员)发表于:2013-11-21 16:46:565.设计教学时,难以很快理出教学思路,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和准备教案时很混乱很迷茫,结果备一个课要花很多时间。

3、还有很难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的问题有时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提问时他们回答不上来,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只能由老师代替回答,就变成灌输。刘锦琼(学员)发表于:2013-11-19 10:44:58以下是老师分享的一些解决问题经验:黄德初(学员)发表于:2013-11-17 20:16:47找准支点,撬动全篇-黄州快哉亭记听课手记 三节课听下来,受益匪浅,获益颇丰。三位上课的老师才华横溢,各具特色。卢福东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课堂基本由学生来主导,其引导学生的能力让人折服;毛冰老师“写碑文”的教学设计精细巧妙,颇具新意,其创新精神让人钦佩;邵桂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

4、言让人陶醉。卢福东老师切入角度新颖,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语言幽默风趣,学生思维活跃,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这节课紧扣住题眼“快”字,从教材中的七句话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在紧扣主题的同时,又带动了对全文的知识点和内容的解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功深厚,个人非常喜欢。如此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和课堂生成,适时适度点拨,学生想必也流连忘返,如坐春风。杭州二中邵桂瑾,整堂课就像一篇思接千载、跨越古今的散文。虽说是散文,但一线串珠,以苏辙的快哉为线索,把十多篇名作融为一炉;以今人情感古人观照,又以古人哲理思考当下,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确实是一篇令听众赏心悦目的好课。深圳罗湖外校毛冰

5、老师的课,一开始要学生提取要点,为快哉亭作碑文,向游客介绍此亭来历,这是一着妙棋,使得师生在动态阅读中,消化课文,细细咀嚼精神美 餐。毛老师再抓住几个特别有表现力的词语,点拨发散,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总结听课所得:一,老师要读懂教材,找到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所在。二,是在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同时,要找到一节课的教学支点,就是那个引爆学生思维潜 能的突破点。三,就是课堂上教师智慧的引导互动,促进课堂生成。这应该就是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几个要义吧。盖英俊(学员)发表于:2013-11-17 18:42:49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选好教学切入点,再次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6、再根据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最后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是否链接紧密,自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我觉得教学设计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集中而且鲜明突出,教学环节就容易展开,也容易组织。目标最忌杂乱繁多,目标多了,课堂提问就多了,提问多了,学生精力就分散了,学习效果就差了。教学切入点和教学环节收官点也很重要,精彩课堂一般就是胜出在这两方面。切入精彩,展开就灿烂;收官巧妙,效果就惊艳。杨国良(学员)发表于:2013-11-18 08:59:53关键是老师是站在哪个点去设计,是备教材还是备学 生,这是教学经验的问题,也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比如我自己之前主要把精力放在备教材上,备课时间非常充分,教材也熟悉

7、,但是上课时学生不买你的账,效果甚 微。我现在慢慢地去摸清学生的底,从学生入手,慢慢再引导到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上来,有时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实现,但学生有所得,也是完成任务,之 后再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合不合理。久而久之,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韦剑锋(学员)发表于:2013-11-18 09:28:34我校最近在推行“6+1”的课堂模式,此模式是从河北精英中学那里学过来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平时我们的教学设计

8、就是按照这些步骤来进行编写的。科组分好工,计划好内容,这样效率就高很多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做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梁铭佑(学员)发表于:2013-11-17 23:21:20本人愚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教 师的教旨在“激励唤醒鼓舞”,重点放在“引导诱导指导辅导”上,学生的学旨在“乐学会学学会”,重点放在“好学多思发现 探索吸收消化迁移创造”上,教变“强制”为“吸引”,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记好”为“用好”。教服务于学,学 改进教,教与学互动互促,教学相长,这样,“学生可以得到言语信息的互贮、言语能力的互练、求知热望的传导、思维火花的撞击、情

9、感体验的传递、学习意志的 互砺、学习策略的互进、性格优势的互补、行为规范的互成”,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必须重视和学生密切合作,我们的教学目标才得以实现。张延丽2013-11-21 16:58我觉得老师最主要的还是摸清自己的学生,水平如何,需要些什么。现在媒体发达,别人的教学设计可供参考的很多。徐子凤2013-11-21 16:53好的教学设计应该站在理论的高度上,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来构思设计。站在学生的问题上,从学生的问题入手,讲学生所不解常小玉2013-11-20 15:03多回想自己做学生时候的情景。备课时试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课文,每个问题的提出,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都从学生

10、的角度多想想。郑景2013-11-17 11:45老师熟悉文本是关键。万变不离其宗,课堂情况变幻无穷,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进行有效调控,所以我觉得老师熟悉文本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进行有效教学。曾燕玲(学员)发表于:2013-11-21 19:10:01我觉得语文教学设计不单单针对教学而设计,也不单单针对学生而设计,我们都容易忽略了一点,无论我们讲的多好,教的多有条理,如果学生不喜欢语文,他们是不把语文当一回事的,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最要是学 语文没有成就感,努力了成绩不一定就有所提高,如果语文仅限于成绩,我想任何一个喜欢语文的人都会觉得学语文师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到课程里面来

11、,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呢个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如训练学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训练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演讲,训练学生写一手漂亮字,训练学生写一些极有文采的话王春燕(学员)发表于:2013-11-21 14:31:23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整节课的构思有一个基本的设想,这既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反映,所以我觉得它不能从形式上去要求多么的美轮美奂,或者多么的理想化,而应该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具体设计,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补充些材料,多挖掘深层感悟,多去研讨,可以多延伸。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应先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先去完成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所以我觉得教学设计应该以实用有效为主。语文这

12、学科,博大精深,单靠老师课堂教的那点内容,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处处学习。梁丽莎(学员)发表于:2013-11-19 23:16:08现在倡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但是,我的一个高中班级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原本就缺乏学习主动性,又或者出于内向的性格原因而不敢积极讲出自己的思考。如果完全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要如何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照顾到基础薄弱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呢?李少琴(学员)发表于:2013-11-19 13:02:15教学设计中尤其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简明清楚,尽可能有针对性,了解本班级的平均学习水平,以此为参照点

13、,设计系列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大问题,才能够提高效率。赵凯(学员)发表于:2013-11-20 16:01:22我教课比较成功的一课是“布衣总统”孙中山,在教学中,我通过一个中心“布衣”向学生讲解,1、理解传记如何围绕中心选材;2、了解和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问题:1、“布 衣”是什么意思?2、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3、围绕“布衣”与“总统”双重身份的关系,课文如何组织材料?进行讲解。最后讲为什么题目叫“布 衣总统”孙中山完美结束。后来细细想来,教学设计应该有一条主线,无论什么课文通过这条主线来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贯穿语文的实际运用,比如写节俭类型的话题作文,就

14、可以用到“布衣总统”孙中山、现代文阅读答案在原文中找等等。林珍珍(学员)发表于:2013-11-20 10:49:46我觉得教师备课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首先,你得熟悉课文,参考教参和各种资料,还有一些前辈的经验,再加上对学生的了解,综合上述各种情况来设计,那么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同时要注重分层次去教学,满堂灌已经不适合现有的教学!黄珺(学员)发表于:2013-11-20 09:46:34我觉得教师备课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首先,你得熟悉课文,参考教参和各种资料,还有一些前辈的经验,再加上对学生的了解,综合上述各种情况来设计,那么可以收到较好的。这个过程不是一

15、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的教师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只有长期坚持这样去做了,效果才会出来。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上课,要能使大部分学生获得知识,这才是成功的。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拓展单调、重复、机械的教学模式,会遏止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麻木,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注意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和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教学设计要巧妙。钟玲(学员)发表于:2013-11-20 09:38:18教师备课,一点要全面详尽,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学生的疑难提问。对于基础好的班,可以在课堂中把今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思考解决,并进行指导,以学生为主是可以实

16、施的。而对基础差的班,也可以在课堂中把今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但教师指导的时间应该会多些,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差,只会闹哄哄的,很难自主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根据所教班级的基础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设计,基础差的班,要注重基础,设计时把问题浅显些,也要确保重难点,基础好的班,在注重基础确保重难点外,设计的问题还要多一些深入一点,课外拓展也多一些,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苏水琼(学员)发表于:2013-11-19 21:33:24以学为本,以生为本,早以成为现代教学的理念。这里,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尴尬当然。以生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点参加研讨,借助工具书自主解决问题,提出学习上遇到问题,发表自由的见解,教师则成为配角,在旁边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