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06976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版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知识汇总 word 版本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基本知识点: 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诗人是曹操。 世称“陈思王”的是诗人曹植。曹植的诗文喜欢以“美女”和“少年”为描写对象这五位诗人:曹植、X桢、应场、阮璃、蔡琰属于建安七子的是X桢、应场、阮璃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王粲、孔融、陈琳、X桢、徐干、阮璃、应 场的合称。这七人都是建安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学家。他们与三曹、蔡琰等人并出,共同开创 了建安文学的兴盛局面。与“七子”齐名并称的女诗人是蔡琰 悲愤诗中的句子:“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 怀忧终年岁”诗人阮籍担任过步兵校

2、尉一职。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诗人是阮籍。重点和难点: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1.曹植为“建安之杰”,是建安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点:他的诗虽然大多仍袭用乐府古题,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在许多情 况下具有浓重的主观抒情性,在艺术上又加以创造和发展,这样就自然地把乐府诗过渡到“徒 诗”,淡漠了乐府诗与文人徒诗的界限。他的诗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秋兰被长坂, 朱华冒绿池”“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而“秋兰”、“绿池”更是有声 有色。曹植的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等,每每以高屋建 瓴之势,振起了全篇。曹

3、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文人卓越的艺 术才华,也标志着文人在学习民歌基础上的艺术提高。就曹植整个诗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 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三曹的文学成就 “三曹,不但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而且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他们对中国文 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操诗作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能冲破传统文人偏见的東缚,接受汉 乐府民歌的影响,运用乐府古题抒写现实的生活和感情,继承并发扬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 主义精神,开文人拟古乐府进行诗歌创作的端绪。能真实地反映岀当时悲惨的社会实况, 并由此表现出强烈的建功立业的进取要求,具有一种慷慨悲凉之气,强烈地腾

4、发出这一时 代诗歌所特具的积极精神,所以在开拓一代新的诗风上居于主导地位。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善于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风格清丽 婉转,低回哀怨。在诗歌形式的发展方面有着较大贡献。他的诗不拘一格,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在文学史 上有重要意义。此外,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虽大多仍袭用乐府古题,但同时吸收了汉 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在许多情况下具有浓重的主观抒情性,在艺术上又加以创造和发展, 这样就自然地把乐府诗过渡到“徒诗

5、”,淡漠了乐府诗与文人徒诗的界限。他的诗善用比喻, 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此外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 诗歌的艺术性,明显地表现出文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就曹植整个诗 歌创作而言,其艺术成 就之高、篇章之美在建安时代是首屈一指的,他与其他建安文人一起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第二章 两晋诗坛基本知识点:被钟嵘誉为“太康之英”的诗人: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出于陆机的文赋X 华、陆机、孙绰、许询、谢灵运几位诗人中属于“玄言诗”的代表诗人是孙绰、许询“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的作者是:郭璞陆机、谢朓、鲍照、陶渊明、曹植几位诗人中工于起调的诗人有:谢朓 曹植三X二陆两潘一左”

6、含义:西晋太康时期的八位著名诗人,他们分别是X载、X协、X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为左思。 玄言诗的概念:西晋后期至东晋时期,由于清谈玄理之风盛行,诗歌成为玄学附庸,此时诗 歌在文学史上称为“玄言诗”。玄言诗是缺乏形象的枯燥说教,但对山水诗的兴起有重要影 响。重赠卢谌的作者:X琨创立悼亡诗体的诗人是潘岳重点和难点: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左思咏史诗表现出了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并抒发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以及贫士失志的愤慨。左思咏史诗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借古人之事, 抒个人情怀,名为咏史,实为抒怀,情感激烈深切,使咏史这一诗体有了质的飞跃。

7、由于左思咏史诗内容深刻,笔力刚健,继承了建安风骨,故被后人誉为“左思风力”第三章 陶渊明专题基本知识点:闲情赋的作者:闲情赋的作者是陶渊明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陶渊明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陶渊明诗作有:纟咏荆轲沪归园田居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应该是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重点和难点: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鉴赏:抒发了诗人返归田园的精神乐趣全诗可分为三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阐述了“心远地自偏” 的人生哲理;中间四句为第二段,描绘了田园景色的 恬静自然;最后二句为第三段,阐述了“得意忘言” 的生命妙谛。其中的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为千古名句。此诗在艺术上的一

8、个突出特点,是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 诗的前后两段均为说理,中间一段为写景,但不论说理、写景,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都包含其中。本篇在语言上貌似平淡,却蕴含深厚;不假雕饰,却诗意盎然、耐人寻味,显 示了陶诗平淡而淳厚的艺术风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归去来兮辞抒写了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以及归隐田园 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归去来兮辞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抒 情、叙事、写景、议论的有机结合。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但采取了叙事结构,按时间的先后 次序叙事了作者归居田园的整个过程,层次井然,脉络清楚。叙事并非刻板叙事,而是在叙 事中穿插着写景、议论。其写景的特不在于刻划事物的

9、外貌,而在于写意。这样,情与景, 物与我,主观与客观两相交融,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就议论而言,全文共有三处:开头,中 间,结尾,都是通过“归去来兮”、“已矣乎” 这样的感叹词引发的。三处形成了一种感 叹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自然段落,并使文章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是中国田园诗的创立者。他的田园诗以 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 然。由于陶渊明对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风光有着深切感受,又尽可

10、能采用近似“田 家语”的朴素语言与白描手法,从而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了“一语天 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意境。而在表现这种意境时,陶渊明从不雕词琢句,而 是用朴素的口语化的句子,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 有一点斧凿痕迹,全是一片自然天趣。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在朴素无华的 外表下,往往蕴藏着深厚纯美的意境。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 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 中去(以上2分)。在他的笔下,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共话桑麻,欢

11、酌新酒,披衣言笑, 赏析奇文,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是这样 善于从平凡的景物和日常生活中捕捉住最具特征的事物加以描绘,并把它和自己的思想情绪 结合起来,使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柒上自己浓重的主观情调,从而形成了一种既真率又深沉、 既平淡又华美的艺术境界。总之,陶渊明以其高远的思想意境、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形成了他 的田园诗平淡XX的艺术风格。他的田园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后代山水田园诗的 创作有着深远影响。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基本知识点:“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出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岀于:别赋西洲曲 华山畿子夜四时歌2西洲

12、曲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哪三类:相和曲辞吴声歌神弦歌梁鼓角横吹曲西曲歌一选取:2、3、5重点和难点: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比较:将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相比较,可以大略概括如下:在题材内容上, 北朝民歌反映社会生活较为广泛,而南朝民歌则几乎全是情歌,反映面相对狭窄;在感情表 现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少有南方民歌那种婉转缠绵的情调;在语言风格上,北 朝民歌以质朴刚健、富有力感见长,没有南方民歌那样华美文辞、精致手法,更不用双关隐 语的技巧。在诗歌形式上,北朝民歌也以五言四句体式占优势,约为百分之六十,其余多为 整齐的七言、四言诗,杂言体较少;而南朝民歌则几乎都是五言四句,体制短小。

13、 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题材内容相对狭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情歌。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 漫色彩的,而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 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隐语,语言活泼,形象生动鲜明。 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对五言绝句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总之,就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而言,它的内容虽只限于男女爱情的一个方面,但它所呈 现的感情之真挚缠绵,内容之新鲜灵巧,语调之婉转清丽,艺术完整地形成了当时南方民歌 的特殊风貌。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北朝乐府民歌内容较为广泛,抒写了北方民族雄健武勇之概,反映岀北地风光、战争 的苦难、人民的疾苦以及北方民族的爱情生活,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豪放刚健。在这

14、里没 有巧妙的双关语,也没有所谓一唱三叹的袅袅余音,这些都和南朝民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体裁方面,北歌虽亦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 古体和杂言体,这也是南朝民歌所不及的。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基本知识点: 山居赋的作者和代岀自蓟北门行的作者:山居赋的作者是: 谢灵运代岀自蓟北门行的作者是: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的诗人和被称为“元嘉之雄”的诗人:与谢灵运、 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的诗人:鲍照被称为“元嘉之雄”的诗人是:谢灵运 鲍照的作品鲍照所作的作品: 代出自蓟北门行登大雷岸与妹书 芜城赋 诗风由魏到晋的过渡形诗人、对七言诗发展作

15、出突出贡献的诗人诗风由魏到晋的过渡性诗 人是: X 华和傅玄 对七言诗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诗人有:曹丕和鲍照 重点和难点分析: 鲍照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鲍照是X宋时代一位杰岀的诗人,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作岀了重要贡献。 鲍照的诗在内容上主要抒发了寒门士人怀才不遇的悲怨以及对贵族垄断权力、独享荣华的现 状的强烈不满,并广泛反映了普通民众的不幸遭遇。这就使得鲍照的诗歌具有南朝其他诗人 很少具有的较为广阔的社会面。鲍照诗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主要在于对中国七言诗体的发展所作岀的巨大贡献。拟 行路难18首是一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乐府诗。鲍照所拟的行路难,本来是北方牧竖的 歌曲,很被一般文人所瞧不起,但鲍照不仅大胆采用了这种被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 且以革新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从而能在这种诗体 中恣意抒发自己的人生实感,恣意抒发世路艰难的怨愤及男女离别相思的悲苦,揭露社会的 种种不平现象,把诗歌的内容伸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诗的气势雄健奔放,章法、句式、 韵律也变化多端,起到了震撼心弦、发愦耳目的艺术效果,显示岀这一体式的巨大艺术作用。鲍照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的适宜表达激荡 不平感情的七言歌行创作,对唐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诗人产生了直接影响。 陶谢的比较陶渊明与谢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