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6890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师表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出师表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出师表复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师表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复习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复习教案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初级中学 胡思德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 4、背诵理解重点语句。 5、课文内容拓展。 复习过程: 一、解题: 1.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2.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

2、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3. 诸葛亮写作意图(即课文梗概介绍): 二、背诵 课文片段后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1、2、5段后回答:在这三段中分别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6、7、8、9段后回答(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1)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 有二十一年矣;(6)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7)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7)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8) (2)、摒弃封建忠君思想,学习他为国家兴盛强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时候 )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 )( 特别的知遇,指刘备的信任 ) 4、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菲薄,轻视 )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比喻。义,适宜恰当 ) 6 作奸

4、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 7、付有司论其刑赏( 给予,交付 )( 罚 )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彰显、显示 ) 9、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 10、性行淑均 ( 淑,善 )( 均,公平、平均 ) 11、晓畅军事(明晓、精通 ) 12、躬耕于南阳(亲自 ) 1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 14、猥自枉屈( 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 15、寄臣以大事(托付 ) 16、夙夜忧叹(早,早晨 ) 17、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奸邪的势力) 18、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 19、以彰其咎 (表明)( 过失 ) 20、察纳雅言 ( 接收 )( 正确 ) 四、辨别古今词义

5、 例句 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五、一词多义 (一) 益:有所广益( 好处 ) 斟酌损益( 增加 ) 遗:以光先帝遗德 &1 2 下一页 出师表复习教案nbsp; (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 效:恐托付不效 ( 奏效 )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 则治臣之罪 ( 实现) 道:中道崩殂(途 ) 得道多助( 施行仁政 )咨诹善道( 方法 ) 鄙: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先帝不以臣卑鄙

6、(低微) 蜀之鄙有二( 边 境 ) 顾: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举:众举宠为督( 推选 ) 孙叔敖举于海( 选拔 ) 举大计( 实行 )死则举大名(显示 ) (二) 之: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悉以咨之( 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 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 于: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 欲报之于陛下( 到 ) 试用于昔日( 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躬耕于南阳(在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在) 三顾臣于草

7、庐之中 (到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在 ) 还于旧都(到)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

8、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

9、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1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诚宜开张圣

10、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八、课文拓展 (一)诸葛亮这位着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

11、测 诸葛亮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 (二)、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着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美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请结合本文所学说一说现实社会的政治官员应该是怎样的。 (同桌课堂讨论)? 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请结合本文所学议一议现实社会官员应该是怎样的!(同桌课堂讨论)。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题目为:拳拳报国心读出师表有感。也可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