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068598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不见了”设计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游戏“什么不见了”活动设计方案成海燕区角创设背景:小班孩子入园一段时间后渐渐熟悉了周围的伙伴,有的孩子能够叫出小伙伴的姓名了。一天小朋友们都来得差不多了,我按照惯例开始点名,点到第三组小朋友的名字时,我目测到第三组只来了五个小朋友,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来,这时我灵机一动想考考小家伙们,于是我问道:“第三组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来,谁来告诉我谁没有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成果第一个抢着回答:“是陈玉泉没有来。”陈玉泉急了,大声说道:“我不是来了吗?”我提醒道:“看清楚是哪个小朋友的旁边的小椅子空着。”沉默了一会儿,张雨纯轻声地说:“是邹心怡没有来。”我微笑着说道:“大家看看是不是邹心怡没有

2、来。”看了一会儿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就是邹心怡没有来。”通过晨间点名这个环节,我意识到小班的孩子有了初步的分类记忆能力,能够通过基本的记忆能力来辨识事物。为了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分类记忆能力,结合小班主题活动目标 ,我决定将 将主题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去。区角名称:什么不见了区角活动目标:1. 丰富幼儿知识,掌握分类记忆的方法。2. 掌握5以内的事物记忆点数。区角设置说明:考虑到这类游戏是基本的益智游戏,环境的要求相对来说要偏向于安静,所以我把游戏地点安排在了卧室靠近窗户的地方,这样安排可以让孩子们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进行游戏,靠近窗户的地方又能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光线观察事物。摆放游戏

3、物件的游戏柜子则起到了间隔区域游戏的作用,使得卧室内的游戏有了明显的区域间隔,相互不受干扰。材料投放说明:饮料瓶、易拉罐、各种形状(颜色)的积木、水果卡片、动物头饰、人物头饰等游戏材料的投放充分丰富了游戏环境,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一些旧饮料瓶、易拉罐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废旧利用、低碳环保的原则。水果卡片、动物头饰、人物头饰的投放则丰富了环境的艺术氛围,投放各种形状的积木则点缀了环境的趣味性。材料的投放充分考虑到了幼儿活动的安全性,选择一些相对来说个体较大、触摸较光滑没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游戏材料的投放种类丰富,有利于教师从更多方面锻炼幼儿的分类记忆能力。当然游戏材料的投放上也考虑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4、,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会摆放一些分类辨识度不高的游戏材料如各种形状(颜色)的积木、水果卡片等,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会摆放一些辨识度较高的游戏材料如动物头饰、人物头饰等。游戏规则:为使游戏正常有序地进行,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我们和幼儿一起制定了游戏规则,所有进入游戏的幼儿需佩戴游戏卡才可进入游戏区域;进入游戏区要小声交谈,禁止喧哗;进行游戏时每次只能使用一类游戏材料,用完以后收起来再拿另外一类游戏材料。摆放材料时要用小手捂上眼睛,不许偷看,猜对结果的小朋友组织摆放下一轮游戏,活动结束以后一起分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入区活动标志设计说明:游戏的标志牌我设计了一个小朋友歪着头,用手支着脑袋,脑袋旁边一

5、个大大的问号,游戏名称“什么不见了”就设在问号的旁边。这样设计既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又能通过直观形象提醒幼儿学习标记牌上的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思索结果。游戏指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引导者,教师通过积极的参与来观察引导幼儿的游戏,能更敏捷地捕捉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情况,这其中包括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操作困惑、规则遗忘、兴趣倦怠等,教师可以及时的以各种方式给予适当的疏通指导,保证幼儿的游戏有序进行。在这个游戏中,在幼儿摆放游戏材料时我在旁会提醒幼儿这次的游戏材料是水果类还是人物类,里面有哪些品种,幼儿会在我的提醒中主动或被动地强化事物的记忆,从而增加游戏的成功度,激发幼儿成就感,延伸幼儿的游戏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