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0668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授课方法优秀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规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数学为其他科学供应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式去察看、解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平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的授课,好多老师都会感觉有困难,但这里面其实有好多方法能够适用,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授课方法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一、形象思想方法形象思想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想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想基础是详尽形象,并从详尽形象张开来的思想过程。形象思想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资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

2、个别表现一般,向来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想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想质量表现为对直观资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实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想目标是解决实责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中间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1、实物演示法第1页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进步行解析思虑、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详尽化。比方:数学中的相遇问题。经过实物演示不但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了然思想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若是能进行一个实质操

3、作,见效要好得多。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一样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能够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授课中,若是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授课目的的。特别是一些数学看法,若是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够真切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想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留,能够重复使用。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授课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绩。2、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虑方向,搜寻思路,求得解决问

4、第2页题的方法。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解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便广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质情况不吻合,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错误或走入误区,最后以致错误的结果。比方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正确,使学生产生误解。在课堂授课中间,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理解了;有的题,画图则能够帮助解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思想方法是:图示法。思想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思路是:锯

5、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例2.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思想方法:图示法。思想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第3页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因此“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因此“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3、列表法运用列出表格来解析思虑、搜寻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楚了然,便于解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限制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搜寻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方,正、反比率的内容,整

6、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序次等内容的授课多半采用“列表法”。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依照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一列举,直至搜寻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列举了几个今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进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依照实质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4、研究法依照必然方向,经过试一试来研究规律、研究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研究法。我国出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从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

7、”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第4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研究者,而在少儿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研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变成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好方法就是研究、试一试。第一、研究方向要正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试一试或形式主义的研究。比方,授课“比率尺”时,教师创立“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授课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诱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

8、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质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登台胸襟、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质距离。学生这时更感觉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率尺”。第二、定向猜想,屡次实践,在不断解析、调整中搜寻规律。例3.找规律填数。(1)1、4、10、13、19;第5页(2)2、8、18、32、72、。第三,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想时空;合作,能够知识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学数学授

9、课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创立让学生去研究的情况,创立让学生去研究的机遇,激励有研究精神和习惯的学生。5、察见解经过大量详尽事例,概括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察见解。巴浦洛夫说:应该先学会察看,不学会察看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小学数学“察看”的内容一般有:数字的变化规律及地址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图形的特点及大小、地址关系。如:察看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概括出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地址,积不变。“察看”的要求:第一、察看要认真、正确。

10、例4.找出以下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第6页(1)25×16=25×(4×4)=(25×4)×(25×4);(2)18×36+18×64=(18+18)×(36+64)例5.直接写出以下各题的得数:(1)3.6+6.4(2)3.6+6.04(3)125×57×0.04(4)(351-37-13)÷5第二、科学察看。科学察看浸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方,在授课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察看:(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

11、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能够分为三组);(3)极点极点的形成、个数,认识极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看法。6、典型法针对题目去联想已经解过的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进而找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对于宽泛而言的。解决数学问题,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则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方,归一、倍比和归总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异、平均数等。运用典型法必定注意:第7页(1) 要掌握典型资料的重点及规律。例7.已知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7倍。爸爸、儿子今年分别是多少岁?重点点在:爸爸比儿子大3

12、0岁,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多几倍。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切学好数学,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2) 熟悉典型资料,并能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进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例8.见到“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少个车站?”这样题目,就应该联想到上面所讲到的“锯木头用多少分钟”的典型问题。(3) 典型和技巧相联系。例9.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若是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题目的技巧:调前、调后两队总人数没变。先算调后各队人数,再算原来各队人数。7、放缩法经过对被研究对象的放

13、缩估计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放缩法。放缩法灵便、巧妙,但有赖于知识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例16.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第8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依照这两个数的质因数情况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但也有两个典型方法:一是“若是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二是“若是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现在我们依照典型方法二,进行扩展运用,放大“大数”来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数。12不是9的倍数,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依旧不是9的倍数,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数,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36。这种方法的重点点在于,若是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就把大数翻倍,但必然从2倍开始,若是一下子扩大6倍,得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而不是最小的了。例17.期末考试,小刚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和是197分;语文和数学成绩加起来是199分;数学和英语成绩加起来是196分。想一想,小刚的哪科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