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6632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三)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

2、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

3、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

4、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五、基本教学措施: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手段

5、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借助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一课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 1 、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

6、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授课日期:一、导入新课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

7、测。(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书。提问: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教学反思:第二课

8、时授课日期: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2 学生汇报。(交流: (1)哎,你们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组,哦,你们小组发现地球内部分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噢他们还搜集到一张地球内部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地球内部照片) (2) 你们小组知道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幔大

9、约有 2900多千米厚,地球中心的地核约厚 3473千米。) (3) 你们还发现,地球内部构造很像一个鸡蛋,哦,你说像荔枝,你说像桂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发现)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你说,噢,你发现了鸡蛋也分三层,鸡蛋壳相当于地壳是地球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相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了地壳下面的是部分是地幔,不过由于人类的技术限制,人们对地幔、地核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板书:蛋壳、

10、蛋清和蛋黄) 3 小结:同学们真是不简单,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特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呢?(想)。三、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1.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橡皮泥,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下面小组一起合作进行制作。2.谁愿意来展示一下?3.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 -展示优秀作品,总结制作情况。全课总结: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相信你在研究的过程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制作,把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教学反思:2火 山教学目标 授课日期: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实验,会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源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2.通过分析火山的成

11、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3.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火山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2.渗透科学自然观,体会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知识1.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2.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学生:酒精灯、番茄酱、土豆泥、火柴、三脚架、铁盒(或铜片)、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日期: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风景图片,你们还想再看看吗? 2、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风景,你们觉

12、得怎么样?(很美)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些美景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的力量造就了这样的美景,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3、揭题:是啊,是火山造就了这些美景。(板书课题: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山。二、新授A、引入1、问:你们听说过火山吗?那么,你们已经知道关于火山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来说说吧!2、自由交流:关于火山的知识3、再问:同学们,关于火山的知识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那么在这节课中,你们最想来了解火山的哪些知识呢?4、学生提问,教师聆听5、小结:你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多,可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也许不能一一满足大家的需要。有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一起到课外去继续研究,好吗?另外有些

13、问题可能在后面的共同学习中能一一获得答案,大家也不要着急。在课前老师已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看看老师已准备了些什么?1、什么是火山 2、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火山喷发 4、火山的危害 5、火山的奉献 6、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一个秘密,老师先不告诉大家。下面,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日期:B、学习火山的成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导入:我们先来学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要认识火山的形成,我们先要了解地球的构造。2、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火山的成因(1)提问:从图中,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呢?(地球可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其中

14、地壳的厚度平均为60千米左右并且大部分为岩层;而地球的半径达6000千米左右,地壳只有薄薄的一层)(2)讲解:在地壳下地幔的温度很高达1600摄氏度,地核处的温度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达2000-3000摄氏度,其中地心处的温度达6000摄氏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近。在高温高压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地壳下有一种温度达1600摄氏度左右的液体状物质,这就是岩浆,岩浆其实就是熔融了的岩石,象烧融的玻璃一样。这些岩浆由于特殊的原因,就穿过岩层冲出了地表,就形成了火山。(3)提问:同学们,地球的这种结构,大家想想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和地球的结构相近的物体呢?(4)生答:鸡蛋、气球、花生、苹果3、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

15、:吹鸡蛋、吹气球a、吹鸡蛋(1)解疑:是啊,看鸡蛋(出示鸡蛋)大家想,蛋壳象什么?(地壳)蛋白呢?(地幔)蛋黄呢?(地核)(2)设问:下面我们来玩玩吹鸡蛋,你们会吹鸡蛋吗?(二年级已吹过)哦,下面就开始吧!(3)学生活动:吹鸡蛋(4)讨论:在刚才玩吹鸡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呢?(觉得很吃力)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蛋白和蛋黄吹出来了)它们是怎样吹出来的?(从另外一个洞里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出来呢?(因为给它吹气,鸡蛋内的压力很大,蛋白和蛋黄就从蛋壳里出来了)b、吹气球(1)激趣:刚才我们玩了吹鸡蛋,你们还想玩吹气球吗?(想)那,老师提个要求,你们要拼命吹,知道拼命吹是什么意思吗?(吹破气球)(2)学生活动:吹气球(3)交流:好了,真不忍心叫大家停下来,假如有时间,等会儿我们再来吹,好吗?刚才我们有的组真的把气球吹破了,你们又有什么体会呢?(觉得很害怕,吹吹好象没力气了,吹破它要用很多力)你们又有没有想过,气球是怎样破的呢?(薄的地方先破)破的时候有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