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师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06536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教师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琵琶行教师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琵琶行教师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琵琶行教师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琵琶行教师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教师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教师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 6 课 琵琶行 并序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熟练的诵读诗歌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教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检测 【教具】 多媒体【教时】 1 课时预习案 学法导航1 、依据辅读,掌握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2 、读准字音,掌握重点字的含义。3、熟读文本,梳理文意。4、完成自学检测题文本辅读一、走进作者唐?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 时,又迁居下邽 (音 gu()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 河南巩义 县令, 与当时的新郑 属河南 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

2、就举 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年 2月 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小 时候聪颖过人, 5/6 岁即学作诗, 9 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 11/12 岁便颠沛流 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 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 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 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 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 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

3、宗会昌六年 (846 年) 八月卒于洛 阳属河南 ,享年 75 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二、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 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 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 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 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

4、 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 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 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 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 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 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 悲哀,全部

5、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三、文体常识1、乐府诗 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 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 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 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 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 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2、关于歌、行、引 :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

6、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自学检测 (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一、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铮(zhng) 悯然(mn) 转徙(x) 浔阳(xn) 枫叶(f ng) 瑟(s)钿头银蓖( di n b)整顿衣裳( ch ng)钿( di n)头银篦 (b )水浆迸( bng)迁谪( zh)沾湿(zhn) 霓裳(nchng) 间关(ji n)贾人( g)恬然自安 ti n 呕哑u y 嘲哳 zho zh 幽咽 y 铁骑 (j ) 红绡( xi o)轻拢慢捻 ni n湓

7、浦( pn ) 渚(zh ?)清 教坊 (f ng)还独倾hun)、标明下列字的含义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数: 使快弹数曲 几, 一曲红绡不知数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4、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 wi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 w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wi5、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7、感斯人言8、歌 以赠之9、凡六百一轻轻,形容词轻视,动词哭泣,动词眼泪,名词 被感动) 作歌)1、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

8、因的连词。2、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3、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4、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5、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6、明年:第二年三、标明下列词含义四、分析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1、2、3、4、5、6、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本(是)长安倡女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于,向于,在省略谓语 之,琵琶女 于,在探究案 1读课文,梳理课文每段的大意。 (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 为全是定下凄凉的情感基调2、概括每段的大意。一)江头送客闻琵琶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三)歌女倾诉身世苦: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四)同病相怜伤迁谪(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第 6 课 琵琶行 并序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等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体会融入在琵琶声中的情感3学会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教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检测【教具】 多媒体【教时】 1 课时预习案解释下列加重字词的含义1、寻声 暗 问2、添酒 回灯3、

10、声声 思4、低眉 信手5、轻拢慢捻 抹 复 挑6、嘈嘈切切7、间关 莺语8、曲终收拨 当心画9、冰泉冷涩 弦凝绝10、千呼万唤 始 出来探究案 11、在课文的第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诗人以叙事起笔,直写秋江月夜送客,用“枫叶荻花”、“江浸月”这样极富动 感的景物和“惨将别”这样“典型”的情怀,描绘出一幅寂寞凄凉的图画,渲染出一种 悲凉气氛,给人以萧瑟凄惨的感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2、“主人下马客在船”应该如何翻译?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我和客人下马上船”运用了互文手法。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有什么作用?明确: “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

11、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 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 抑转为惊喜。探究案 21、作者用了以下手法来描摹琵琶声,找相应语句,并分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 好处。)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凄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12、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 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 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 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 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

13、,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找出 相应语句 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 情来听、来描摹的。有关感情的诗句: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 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明确: a、诗人是音乐大家。b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14、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 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 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 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 伎是较少见的。第 6 课 琵琶行 并序 ( 第三课时 ) 【学习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2、领会同为天下沦落人的感伤和内涵 【学习重点】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习难点】领会同为天下沦落人的感伤和内涵 【教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检测【教具】 多媒体【教时】 1 课时预习案 解释下列加重字词的含义 1、 整顿衣裳起 敛容 2、 秋月春风 等闲 度3、暮去朝来 颜色 故4、老大 嫁作商人妇5、去来 江口守空船6、梦啼妆泪红 阑干7、如听仙乐耳 暂8、为君 翻作琵琶行9、却坐促弦 弦 转急10、凄凄不似 向前 声 探究案 1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 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遭遇?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量用原诗文概括回答)1 借助注释、序与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