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6514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要点摘要目录一些通用要点- 1 -第1章大地测量- 2 -1.1 大地测量概述- 2 -1.2大地控制网- 3 -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 7 -1.4 卫星大地控制网- 10 -1.5 高程控制网- 13 -1.6重力控制网- 17 -1.7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19 -1.8大地测量数据库- 20 -第2章 海洋测绘- 21 -2.1海洋测绘根底- 21 -2.2 海洋测量- 22 -2.3 海图制图- 26 -2.4 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 28 -第3章 工程测量- 29 -3.1 工程测量概要- 29 -3.2工程控制网建立- 29 -3

2、.3 工程地形图测绘- 33 -3.4 城乡规划及建筑工程测量- 37 -3.5 线路及桥梁、水利、市政工程测量- 38 -3.6 矿山及隧道工程测量- 39 -3.7 地下管线测量- 41 -3.8工程竣工测量- 42 -3.9 变形及形变监测- 42 -第4章 房产测绘- 46 -4.1房产测绘概述- 46 -4.2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46 -4.3 房产要素测量及房产信息数据采集- 47 -4.5 房产图绘制- 50 -4.6 房产变更测量- 51 -第5章 地籍测绘- 52 -5.1 地籍制度概述- 52 -5.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52 -5.3 权属调查- 52 -5.4 地籍要

3、素测量- 53 -5.5 地籍图及宗地图测绘- 53 -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 54 -5.7 地籍变更调查- 54 -第6章 界限测绘- 55 -6.1 行政区域界限测绘概述- 55 -6.2 界限测绘的准备工作- 55 -6.3 边界点测绘及边界限标绘- 56 -第7章测绘航空摄影- 58 -7.1 测绘航空摄影概要- 58 -7.3 测绘航空摄影工作的实施- 60 -7.4 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 60 -7.5 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 60 -第8章 摄影测量及遥感- 61 -8.1 摄影测量概述- 61 -8.2 摄影测量及遥感根底- 61 -8.3 技术设计- 62 -8

4、.4影像资料收集及预处理- 63 -8.5 区域网划分及像片控制测量- 63 -8.6 影像判读及野外像片调绘- 64 -8.7 空中三角测量- 64 -8.8 数字线划图制作DLG- 65 -8.9 数字高程模型制作DEM- 66 -8.10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DOM- 67 -第9章 地图制图- 69 -9.1 地图概述- 69 -9.2 地图设计- 71 -9.3 地图编绘- 72 -9.4 地图制印- 75 -9.5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 75 -第10章 地理信息工程- 76 -10.1 地理信息工程概要- 76 -10.2 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设计- 76 -10.3 地理信息数据-

5、 77 -10.4 地理信息数据库- 78 -10.5 系统开发及集成- 78 -10.6 GIS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 79 -第11章 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80 -11.1 导航及导航电子地图- 80 -11.2 产品设计- 80 -第12章 互联网地理信息效劳- 81 -第 页一些通用要点 三角网、工程控制网布设原那么: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具有足够的精度、具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控制点精度要求工程投影变形四等以下含四等中误差仪器设置图上实地高程对中校核点高程较差工程测量/km1/400001/10等高距5mm图上1/5等高距地形测量地籍测量5cm房产测量2.5m3mm定线测量的中线

6、点、拨地测量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根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cm验收过程确定样本量批量样本量120321405416076180981100101011201112114012141160131611801418120015201分批次提交,批次数应最小,各批次的批量应均匀当样本量大于或等于批量时,那么全数检查第1章大地测量1.1 大地测量概述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测量精度相对于传统大地测量而言,已提高了12个数量级;3、实时、快速;4、“四维。能提供合理复测周期内有时间序列的、高于10-7相对精度的大地测量数据;5、地心。测得的位置、高程、影像等成果,是以维系卫

7、星运动的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的三维测量数据;6、学科融合。 大地测量系统及参考框架1、国家设立与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与重力基准。 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与重力参考系统。及之相对的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与重力测量参考框架。2、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般用X、Y、Z表示;大地坐标用经度、纬度、大地高H表示,其中大地高H是指空间点沿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3、高程系统与高程框架 1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 2我国水准原点高程起算点位于青岛市观象山;31956黄海高程基准

8、:水准原点高程为;4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或。5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H大地高 N大地水准面差距 高程异常6高程框架:高程框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框架点的正常高采用采用逐级控制,其现势性通过一、二等水准控制网的定期复测来维持。4、重力系统及重力测量框架 1999年到2002年,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根本网建立,它由259个点组成,其中基准点21个,根本点126个与根本点引点112个;长基线网1个,是我国新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系统采用

9、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5、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面的选择及海区的潮汐情况有关,常采用当地的潮汐调与常数来计算。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6、时间系统及时间系统框架 1大地测量常用的时间系统 a)世界时UT: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b)原子时ATc)力学时DTd)协调时UTCe)GPS时GPS time,GPST7、常用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用大地经度L、纬度B、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位置; 2地心坐标系; 3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4站心坐标系; 5平面直角坐标系;a)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b)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

10、余子午线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其长度大于投影前的长度,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长。c)高斯投影分带 为限制投影变形,通常对高斯投影按6度与3度分带。6度带中央子午线为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N分带带号1、国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过渡期内,可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ITRS2000在我的具体表达。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参考框架采用I。2、大地控制点坐标应以大地坐标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大地高H或空间直角坐标X、Y、Z表示。3、大地控制网 a)大地控制网按照精度与用途分为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 b)大地控制网在保证精度与密度等

11、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4、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 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与主要支撑。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8,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应不大于2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mm。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与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5、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与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

12、。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7,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50km。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布设根底上,综合考虑应用效劳与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6、三等大地控制网 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与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根本比例尺测图的根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水准面。三等大地控制网相信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各控

13、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6,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20km。三等大地控制网点的布设应及省级根底测绘效劳、现状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线路上。三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展复测或更新。7、四等大地控制网 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 四等大地控制网相信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4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5,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5km。 四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展复测或更新。传统大地控制网的布设1、传统大地控制多的布设的方法: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与边角测回法。2、

14、传统大地控制网平面布置原那么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具有足够的精度; 3具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经纬仪与光电测距仪1、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测角局部的准确度等级以仪器的标准偏差来划分仪器等级标称标准偏差各级标准偏差范围2、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为短程、中程、长程。 短程:测程小于3km; 中程:测程315km; 长程:测量大于15km至60km。水平角观测1、观测误差来源 a)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观测者; b)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大气的温度、温度、密度、折光,太阳照射的方位、地形、地物等因素; c)仪器本身的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视准轴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与测微器分划误差等。2、水平角观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