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06323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海拾贝且歌且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海拾贝,且歌且行 一个人,无论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如果他缺乏语言交流与文字表达能力,在未来事业中就很难发展和成功。-方圆这是向中国语文教育发出第一声质疑的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方圆说的,因此,作文成绩的好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这是人们的普遍感悟和深刻认识。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如何,作文举足轻重。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告知全球:申请哈佛研究生入学资格,考生必须参加作文单科考试。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到了国外,最难过的就是写作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记日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方圆先生教过的学生,曾经创下了100%写了文章能发表、能获奖的惊人记录,其秘诀就是让学生天天写日记。日记的形

2、式和内容都十分灵活,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而学生却常为记日记而苦恼,即使老师要求记,要么记一篇“流水帐”,要么作“无病呻吟”。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变学生的“苦记”为“乐记”,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新奇感强,根据这一些心理特征,我在班里创建了“小荷文学社”这一新奇的写作环境,设置“社长”和“干事”职位,要求学生以自己最优秀的的一则日记作为参加“社长”和“干事”的竞选资本,展示自己的作文实力,发表演说,参加竞选

3、,最后民主选举产生,以激发学生记日记的兴趣。二、培养兴趣学生有了记日记的兴趣,还应该注意维护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时时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练笔是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而学生的多练应该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且要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没错。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

4、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中求乐,乐而好学是辨证的统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中求乐,乐而好学,我常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注意抓住事物的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通过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用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并因此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让学生认真观察,多渠道的感受生活,融生活于日记中。如结合说话训练“过

5、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组织开展“小小辩论会”,同时将当天的日记变为“父子同记”或“母子同记”,让这一辩论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在个人空间发表自己的日记,这样既增强了孩子对我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日记习作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三、寓情于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苦记”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

6、生。真实是日记的生命,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把日记当着最知心的朋友,倾吐自己的心声。学生的日记有成功的喜悦,有失意的苦闷,期待有人分享,有人理解,我便时时在学生的日记后根据学生的日记内容以朋友的口吻写上一两句评语。或鼓励,或教育,或“指点迷津”,与之同悲同喜。四由记及思日记还可以作为语文课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日记中进一步体验对语文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再思考的乐趣。独特的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就困难极大地增强其求异创新的能力,日记的“乐记”这时又迁移为了语文的乐学,迁移到学生思维的创新,真可谓“一箭双雕”了。 五、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

7、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当日记成为习惯,学生就会挤时间自觉练笔.学生练有所得,获得了愉快的心理体验,又成为推动他们进一步坚持练笔的内趋力.六、收获希望“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认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作一些方法的点拨,也许由此可以走出一条习作学习的康庄大道来。日记的成功带了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日记的成功中感受道路愉快学习,愉快生活,愉快成长的乐趣,获得了不懈探索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