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6079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打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答题栏(每空5分,选择题共100分)题12345678910答题11121314151617181920答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曳兵(y) 数罟(cg) 洿池(w)B鸡豚(tn) 狗彘(zh) 庠序(yng)C孝悌(t) 饿莩(pio) 供养(gng)D衣帛(y) 王天下(wng) 不可胜用 (sh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

2、知发:出发 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无乃尔是过与 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齐兵乃出 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

3、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谨庠序之教1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树

4、之以桑 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A/ / B/ /C/ D/ 13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 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树之以桑A王好战,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金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15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16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无乃尔是过与。 又何求焉。夫晋,何厌之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5、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8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19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0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二翻译下列两句话。(每题10分,共20分)(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6、,兵也”? _(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2课内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饿莩( ) 洿池(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

7、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

8、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课外提升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9、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9(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0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题1234567答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1答案1A(B项中“庠”应读为“xing”,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项中“莩”应读为“pio”,声调易标错。D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2. 3(罪:归罪;发:打开) 4(食:吃)5D(例句与A、B、C项的划线词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6 D( 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

10、“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7B(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即“让(他)做”,今义是“认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今义是“没有罪过”,区别主要在于“罪”,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8.9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10D(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 11C(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表判断;C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12. 13C(A项的“于”作“对于”讲;B项作“到”讲;c项作“比”讲;D项作“在”讲。)14 15 16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