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6047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教学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

2、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技能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

3、%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三、说教学过程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

4、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5、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

6、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

7、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

8、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1)、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积累词汇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

9、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四、作业设计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自主选择作业: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10、。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 韩从真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三年级五班的语文教师韩从真。我们学校申请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个子课题。自2月5日立项以来,我们大家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课题理念。我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

11、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少,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强烈呼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语文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

12、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体验感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提高语感能力,才能准确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本课我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们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的渗透也水到渠成。 接下来,我从四方面来说一说教学这一课的设计构思:一、以“斧头”为主线,引发矛盾冲突。一堂课就是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

13、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这篇课文中,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斧头的修饰语只是“锋利”一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层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导入新课后,我出示了小村庄早先的美丽图画:“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让学生观察感受,仿佛都走进了这美丽的小村庄。接着我把话锋一转,“不知从何时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继而提出问题,“村民们靠这把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

14、习,读课文,谈感受,自然而然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达到情感共鸣。开始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们不得不深思:难道这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惨的结局呢?学生此时已经不知不觉由一个发现者转变成一个研究者的角色。此时,我特意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让他们置身于认真思考、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

15、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但是不能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村民们随意砍树,把“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屋,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紧接着我出示句式: “树木还变成 了 ,变成了 ,变成了 ”让孩子们填空,当村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的时候,一场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再读课文,读出了“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此句中的省略号里隐含的许多东西;又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