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融入政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05722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融入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康融入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康融入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康融入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康融入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融入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融入政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推动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落实“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策略,制订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特制订本指导方案。一、目标(一)总目标。健康促进县(区)党委和政府运用“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策略应对健康问题,通过部门协作掌握和削减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二)简略目标。1.建立“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工作机制;2.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各部门拟订公共政策时,必须就该政策对健康的影响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3.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联合行动,部门出台相关公共政策;4.加强“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能力建设,完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二、工作内容(一)宣扬普及“将健康融入全部

2、政策”理念。人群健康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人特征和行为等多重因素影响,诸多健康决定因素都有其社会根源。各部门制订的公共政策会对人群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健康促进县(区)卫生计生部门要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宣扬提倡,促使县(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策略应对健康问题,促使各部门充分生疏到本部门工作对辖区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乐观自愿地实施“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策略。(二)建立“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工作机制。健康促进县(区)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建立“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长期机制。一要明确责任。

3、健康促进县(区)党委和政府是落实“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责任主体。各个部门及乡镇(街道)是“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执行者。县(区)党委和政府应把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列入当地民生工程,制订“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规划。二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统筹现有与健康相关的协调机制,成立县(区)健康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负责人应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当,成员应包括各个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负责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区)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审议和推动跨部门行动。三是建立“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工作网络。各个部门应有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负

4、责,指定1名联络员,负责与办公室对接。县(区)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负责为健康相关工作供应技术支持。(三)形成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在行使部门职权时,要将健康作为各项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在健康专家委员会的协助下,梳理本部门现有的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分析有无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补充或修订相关政策措施,使得政策更有利于人群健康。在全部新政策制订过程中增加健康审查,即在政策的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各个环节中,征求并接受健康专家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各部门和乡镇(街道)需定期向委员会办公室汇报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工作情况,包括开展健康审查

5、的政策数量、审查次数以及相关政策的制订和修订情况等。健康促进县(区)可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在政策制订过程中探究开展健康影响评价,长期、动态地监测和评价相关政策对改善人群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效果。(四)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健康促进县(区)要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出台多部门健康公共政策。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是必须借助多部门合作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确定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及可能涉及的部门清单,负责召集联席会议,商定参加跨部门健康行动的部门,并为每个部门设定公共政策开发目标。健康专家委员会和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为

6、跨部门健康行动供应技术支持。相关部门明确政策开发目标后,依据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政策开发形式,可对现有政策进行修订或启动新的政策制订计划,并在政策拟订过程中执行健康审查制度。三、各部门政策开发重点领域各部门应当结合本部门职责,针对特定的健康决定因素,出台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各部门政策开发的重点领域见附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盼做出了制度性支配。健康促进县(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执政施政的重要目标,将健康中国建设作

7、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将“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作为应对和解决健康问题的核心策略,纳入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切实做好人员、经费等各项保障。(二)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能力建设。定期对各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员、联络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的理念和方法,部门沟通和协调能力,公共政策开发和制订能力,健康场所创建、健康促进活动等。委员会办公室应建立定期沟通制度,总结阅历和教训,促进部门和乡镇(街道)间的沟通。健康专家委员会和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供应技术支持。健康训练专业机构是实施“将健

8、康融入全部政策”的骨干技术力气。健康促进县(区)要加强健康训练专业机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加强人员培训,建议设置独立的健康训练专业机构。健康促进县(区)要加强与更高级专业机构以及有关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团队的联系,提升工作能力。(三)加强监测评价。“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是一个持续改善健康、促进健康公正的过程,应将监测评价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在问题提出和政策制订阶段,重点评价工作机制的建立情况、健康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在政策执行阶段,重点评价健康公共政策的效果、成功阅历和失败教训;在较长的时期里,监测健康及其决定因素长期进展趋势,政府、各个部门、公众对健康决定因素的生疏和态度的变化。结合监测评价建立

9、激励机制,提升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效果。委员会办公室领导监测工作,健康专家委员会和健康训练专业机构负责供应技术支持。附件:各部门政策开发的重点领域附件各部门政策开发的重点领域部门政策开发重点领域对应的健康因素进展改革部门加大对健康领域的规划和投资。将健康促进与训练纳入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加强健康促进与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和目标考核管理。健康资源训练部门提高同学健康素养和身心素养,改善学校卫生环境,预防掌握疾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健康素养、健康环境、疾病防控科技部门加强健康领域科技投入。科研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加强工业节能降耗,促进健康产业进展。健康资源、健康环境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削减犯罪

10、,加强交通平安,加强消防平安。社会环境、意外损害民政部门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医疗救助,加强社区健康和养老服务建设,支持健康领域社会组织进展。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司法部门提高司法援助水平,加强解决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社会安置帮教,保障在押服刑人员健康。社会环境、疾病防控财政部门提高对健康领域的经费支持。要将健康促进与训练经费纳入预算,健康训练专业机构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人员经费、进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保障。健康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高医疗、工伤、生育、养老等保险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将健康列为新入职干部培训的内容;优化卫生计生人员配置,改善卫生计生人员待遇。社会保障、健康资源国土

11、资源部门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和开发,加强耕地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健康环境、健康资源环境保护部门预防、掌握环境污染,严格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导和协调解决跨地域、跨部门以及跨领域的重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生存环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城乡卫生规划,加强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强市容和村庄环境治理,加强园林绿化和健康步道建设,加强城乡供水建设和管理、排水及污水处理。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生活环境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中科学规划公共卫生、医疗、体育健身、公共交通等功能区域。健康环境、健康资源交通运输部门进展公共交通;交通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等的卫生环境建设和无烟环境建设;保障交通平安;

12、道路设计和施工中加强环境、健康保护。健康环境、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利部门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饮水平安,预防掌握涉水性地方病、寄生虫病。饮水供应、饮水平安、健康环境农业部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进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加强农村人、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及其它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食品供应、食品平安、生态环境、疾病防控商务部门在贸易进展、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市场进展中加强有关标准体系建设,体现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协作加强各类商品现货市场及商贸服务场所卫生工作。健康环境文广新部门加大健康政策和知识宣扬力度,加强支持和监管健康类节目、栏目,确保健康公益广

13、告的投放时长,提倡建立健康文化氛围。健康素养、健康文化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训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其他部门健康公共政策制订的技术支持。健康促进、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服务审计部门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健康类财政资金的审计。健康资源国资部门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健康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工商、质监、食药)加强食品平安监管,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平安事故;开展食品药品平安宣扬和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加强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加强健康类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平安、健康环境、健康资源体育部门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运动健身知识科普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14、服务。健康环境、生活方式与行为安监部门提高平安生产水平,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活动。健康环境、意外损害、疾病防控统计部门加强“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相关指标的商量制订、收集和发布。健康政策和信息林业部门加强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畜牧部门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食品供应、食品平安、疾病防控旅游部门加强旅游景点卫生环境治理,保障旅游平安和旅游紧急援助。健康环境、意外损害宗教部门向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宗教文化粮食部门确保粮食平安和应急供应。食品供应、食品平安宣扬部门把健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养的

15、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规划,动员全社会广泛参加。健康环境、健康文化编制部门加大对健康促进与训练工作的倾斜力度,确保健康训练专业机构的人员编制数量满足工作需求。健康资源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动员宽阔职工、青年、同学和妇女,乐观组织和参加所在地区和单位健康促进及健康场所创建活动。健康环境、健康素养内容总结(1)为推动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落实“将健康融入全部政策”策略,制订有利于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特制订本指导方案(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区)党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3)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在行使部门职权时,要将健康作为各项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4)健康促进县(区)要加强与更高级专业机构以及有关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团队的联系,提升工作能力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