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5607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什么是大单元重构学习?概念统整的大单元学习不在于内容的重构,内容重构的文本学习重在进度和知识的衔接上。概念统整的大单元学习在于目标的达成,注重目标的推进和思维的进阶。大单元重构学习是指通过重新构建学习单元,将原有的知识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更加连贯的学习内容和流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大单元重构学习的核心是重新构建学习单元,即将原有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关联性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学习单元。这种重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大单元重构学习还可以将不同的学科进行整合,

2、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单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之,大单元重构学习是一种更加灵活、有机、整体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为什么要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的原因如下:一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通过重新构建学习单元,将原有的知识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更加连贯的学习内容和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大单元重构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通过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动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深度探究,从而

3、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将不同的学科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单元,大单元重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跨学科的学习单元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和挑战。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单元重构学习注重学习目标的达成和思维的进阶,通过重新构建学习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

4、合素质。在大单元重构学习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重新构建学习单元,设计具有挑战性、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度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四是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大单元重构学习可以适应这种变化,将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简而言之,大单元重构学习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进行大单元重构学习?大单元的重构学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转变

5、教学理念。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相结合,实现教与学的协调。(1)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明确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素养。(2)明确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教师需要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和价值,将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学习和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3)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相结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相结合,通过问题解决、实践操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

6、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4)实现教与学的协调。教师需要实现教与学的协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单元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单元主题的学习。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如何重组教学内容呢?(1)确定单元主题。首先,确定您正在教授的单元主题。这可以是您学校或地区所制定的课程大纲或课程计划中的主题。(2)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单元主题,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7、价值观的有机融合。(3)确定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可以帮助您确定哪些内容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和讨论。(4)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以上信息,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个主题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5)制定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这可以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6)实施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7)评估学习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可以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上述这些有助更好地重组教学内容,服务于单元主题

8、的学习。三是设计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在中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来设计具有挑战性、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些例子:1.数学问题。如果你需要计算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你会如何解决它?(1)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确定这个数学问题的类型,例如代数、几何、概率、函数等等。(2)分析问题。要仔细分析问题,确定需要的变量和条件。如果有多个问题,你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3)回忆相关知识。回忆所学的相关知识,看看是否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和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可以,要选择适当的公式和算法,并按照步骤进行计算。(4)创造新方法

9、。如果回忆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尝试创造新的方法来解决它。这可能需要一些创新和想象力,但是通过一些尝试和试验,你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验证答案。最后要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查答案,并确保它们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科学实验。如果你需要做一个科学实验,来证明一个已知的原理或现象,你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1)确定实验目的。首先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即要证明什么原理或现象。(2)设计实验变量。设计实验变量,即要控制哪些条件,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3)确定实验方法。确定实验的方法,包括实验的步骤、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等。(4)准备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10、(5)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确保实验的条件已经准备好,并且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是正确的。(6)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7)结论总结。总结实验的结论,并验证它们是否符合实验目的和假设。3.历史事件。如果你是一名历史学家,现在需要解释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你会如何分析?(1)确定历史事件的背景。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等多个方面。(2)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包括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促成了事件发生的因素等。考虑历史事件的多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3)

11、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一旦分析了历史事件的原因,紧接着就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这包括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以及事件对后来的历史发展的影响。(4)比较和分析其他学者的观点。在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你需要比较和分析其他学者的观点,并考虑他们的观点和你的观点之间的关系。(5)总结和结论。最后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应该基于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并能够解释事件的原因和影响。4.文学分析。如果你需要分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或语言特点,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1)主题分析。首先确定作品的主题,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通过通读作品,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从而找出作品的

12、主题。可以考虑作品的背景、时代、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2)人物分析。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可以通过分析角色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动机。可以考虑角色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角色的影响。(3)语言特点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考虑作品的整体风格、作者的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作品语言特点的影响。(4)对比分析。如果你需要分析多篇文学作品,你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你可以考虑作品

13、的背景、时代、文化环境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作品的影响。5.地理探索。如果你需要探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你会如何开展调查和研究?(1)确定研究区域。首先要确定研究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地区,例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省份,或者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例如一个山脉或一个河流流域。(2)收集地理数据。收集研究区域内的地理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图、气候数据、水文数据、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3)分析地理数据。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有助于了解研究区域内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4)现场调查。要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区域内的地理特征和自

14、然资源,可以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实地考察研究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情况,并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5)整理和研究结果。最后将调查结果整理和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并提出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建议。这些问题情境都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度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同时,这些问题情境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中小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来实施这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掌握相关知

15、识技能。四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性学习,也不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在学习任务引导下,主动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实现:(1)项目式学习。学生以一个具体项目为目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完成项目后进行展示和评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问题解决学习。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

16、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一个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或主题的背景和细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4)案例分析学习。学生通过分析一个具体案例,了解实际问题的情况和解决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总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育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方式实现,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计划和方案,提高教育效果。五是基于真实的任务为驱动。单元大任务可以有逻辑地分解为几个子任务,设计连贯的单元学习活动,建构新的单元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