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爱这土地7.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05301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我爱这土地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 我爱这土地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 我爱这土地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 我爱这土地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 我爱这土地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我爱这土地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我爱这土地7.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这土地(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初级中学)一、教学目标 1、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的朗读诗歌。2、识记有关爱情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将近三年的初中学习,掌握了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学习欣赏了不少的诗歌,对诗歌有了一定理解感悟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较 好地理解诗歌,并且在语言文字功底上也有了一定积累,适宜进行简单的诗歌写作。但是,学生对贯穿全诗的象征手法还是比较陌生的,其意象的象征意义需要深入 细致的分析,又由于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因此还是存在着难度。三、

2、 重点难点 1、理解关键诗句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四、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 营造氛围1、解题导入新课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请大家看看艾青笔下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历史导入,播放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多媒体展示)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地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从此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及南京大屠杀的情景(观看图片),将学生带入战争纷飞的情景中,学生谈感受2、写作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

3、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艾青在这种悲愤的情景下,写下了这首慷慨激 昂的诗,我爱这土地。3、作者介绍学生复习作者艾青:艾青(19101996年),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作品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的作品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985年,法国授予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他的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二、观看视频、朗读诗歌1、视频里泛读诗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2、根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多媒体展示语调、重音、节奏3、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

4、,学生朗诵,教师指导三、品读诗歌,边读边思考1、思考1:诗中“土地”的含义是什么?师生总结:祖国大地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师生总结: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3: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师生总结: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他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4、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师生总结:结合语境,我们可知,“我”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为艰险的,直到生命的终结。5、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

5、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师生总结: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主题的抒情性的铺垫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后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疼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四,赏析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运用1、什么是意象,什么是象征?师生总结2、诗歌赏析,合作探究。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他们有什么象征意义?总结:意向“鸟”象征诗人自己,“土地”象征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抗争精神,“黎明”象征解放区。五、课外拓展学生按朗读要求完成朗读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北方3、勿忘国耻 展望未来六、作业布置。仿写:(1)以假如我是为开头,写几句诗,注意运用意象表达情感。(2)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你会怎样歌唱?课堂小结: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今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虽然现在是和谐的社会,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让我们努力学习,用成绩回报祖国与社会,同学们努力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