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05021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一、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固体培养基则出现裂隙,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

2、种细菌的鉴别,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和Andrade指示剂。糖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最常见的生化反应,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2、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 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试验方法: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或30(以30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

3、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H值为5.0。故在pH 5.0以下,随酸度而增强黄色,在pH 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 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3、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试验方法: OMeara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培养48 h,培养液1ml加OMeara试剂(加有0.3肌酸Cr

4、eatine或肌酸酐Creatinine的40氢氧化钠水溶液)1 ml,摇动试管12 min,静置于室温或361恒温箱,若4 h内不呈现伊红、即判定为阴性。亦有主张在4850水浴放置2h后判定结果者。 Barritt氏法: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61培养4天、培养液2.5 ml先加入5萘酚(2-na-phthol)纯酒精溶液0.6 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 ml,摇动25 min,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于室温或361恒温箱,如2 h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快速法:将0.5肌酸溶液2滴放于小试管中、挑取产酸反应的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物一接种环,乳化接种于其

5、中,加入5-萘酚3滴,4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动后放置5 min,判定结果。不产酸的培养物不能使用。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前者VP试验阳性,后者VP试验阴性。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通用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4、靛基质(Imdole)试验(又称为吲哚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培养24 h时后,取约2 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

6、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可与17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或乙醚等进行提取,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5-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因而结果更为可靠。5、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试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 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 ml、加于

7、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于10 min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用-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试验时必须有未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意。6、明胶(Gelatin)液化试验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试验方法:挑取1824 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于2022培养714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

8、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平板试验结果的观察为在培养基平板点种的菌落上滴加试剂,若为阳性,1020 min后,菌落周围应出现清晰带环。否则为阴性。7、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适pH为7.0。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养10、60和120 min,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培养2,4和24 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

9、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8、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12滴,阳性者Kovacs氏试剂呈粉红色至深紫色,Ewing氏改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判定试验结果。注意,糖代谢产物对此反应右干扰,所以不可以在含糖的培养基上进行这项试验。9、硫化氢(H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试验方法:

10、在含有硫代硫酸钠等指示剂的培养基中,沿管壁穿刺接种,于361培养2448 h,培养基呈黑色为阳性。阴性应继续培养至6天。也可用醋酸铅纸条法:将待试菌接种于一般营养肉汤,再将醋酸铅纸条悬挂于培养基上空,以不会被溅湿为适度;用管塞压住置361培养16天。纸条变黑为阳性。10、氨基酸脱羧酶试验细菌产生脱羧酶分解氨基酸使其脱羧,生成胺和CO,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显示出来。将待检菌接种于(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脱羧培养基中,另一管不加氨基酸作为对照,接种后于每管中加入液体石蜡覆盖,37培养4天后,观察结果。对照管应为黄色。试验管中由紫色变为黄色,再变为紫色为阳性。赖氨酸、鸟氨酸、精

11、氨酸是肠杆菌科鉴定中常规试验的三种氨基酸。除沙门菌属中的伤寒沙门菌和鸡沙门菌、志贺氏属中的宋氏和鲍氏志贺氏菌外,其余均为阳性。11、三糖铁(TSI)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待试菌菌落或纯培养物,穿刺接种并涂布于斜面,置361培养1824 h,观察结果。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12、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

12、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 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 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本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初步生化筛选,与三糖铁琼脂等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筛选功效。13、氰化钾试验氰化钾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呼吸酶系统。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以铁卟啉作为辅基,氰化钾能和铁卟啉结合,使这些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将361培养24 h的肉汤培养物接种于氰化钾培养基。并应同时接种不含氰化钾的同样培养基作为对照。在 361

13、培养,连续观察2天。对照管混浊,试验管混浊有细菌生长为阳性(不抑制),对照管混浊,试验管混浊细菌不生长为阴性(抑制)注:生化反应注意事项: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和氰化钾试验都需要接对照管,氨基酸脱羧酶试验接种后还应覆盖液体石蜡。三糖铁(TSI)琼脂试验应底层穿刺,斜面涂抹接种。底层产酸表示葡萄糖发酵,斜面产酸表示乳糖或蔗糖发酵,中段变黑表示产生HS。接种量应适中。以免影响结果。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反应是指:相应的抗原与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凝集现象。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血清学反应来鉴定分离到的细菌,以最终确认检测结果。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1)抗原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当

14、有共同抗原体存在时,会出现交叉反应。2)抗原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种结合虽相当稳定,但是可逆的。3)抗原体的结合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只有比例适当时,才能出现可见反应。4)血清学反应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但其间无严格界限。第一阶段为抗原体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速度很快,只需几秒至几分钟反应即可完毕,但不出现肉眼可见现象。第二阶段为抗原体反应的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反应等。反应速度慢,需几分、几十分以至更长时间。而且,在第二阶段反应中,电解质、pH、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影响血清学反应的结果。一般将经典的血清学反应分三种类别: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凝集反应颗粒性

15、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其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在该反应中,因为单位体积抗体量大,做定量实验时,应稀释抗体。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on reaction)。a.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如将含有痢疾杆菌抗体的血清与待检菌液各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种后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即阳性反应,证明该菌是痢疾杆菌。此法快速、简便,但不能进行定量测定。b.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肥达氏反应就是诊断伤寒、付伤寒的试管凝集试验。因为要测定抗体的含量,故将待检查的血清用等渗盐水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然后加入等量抗原,37或56,24小时观察,血清最高稀释度仍有明显凝集现象的,为该抗血清的凝集效价。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先吸附在一种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