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透镜》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04729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透镜》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透镜》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透镜》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透镜》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透镜》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透镜》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透镜说课稿一、设计理念:透镜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

2、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四、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实验分析、归纳,实验分析、归纳设置疑问猜想实验分析论证这些探究方法。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法等学习方法五、教具:眼

3、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支架盒、平行光源、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课:教师: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2.新授内容:(1)教师: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我看到很多同学跟老师一样都戴近视眼镜,大家互相观察一下近视眼镜、桌上放的花镜,它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师:用我们物理上的话来说就是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学生分组实验,师:下面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

4、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呢?生:,师: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光学仪器都用到透镜,你们知道这些光学仪器的名称么?生:。(2)师:我们离不开透镜,透镜也离不开我们。下面我们来看片段演示:了解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课件)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生:谈谈感受?师:刚才的游戏说明透镜对光有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3)师: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

5、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教师强调该实验中的现象就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是薄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生: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课件。师:在该实验中,我们发现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凹透镜的焦点(F),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课件(4)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刚才的实验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有没有什么特点呢?生:。师:这样我们就得到关于透镜的第一条特殊光

6、线: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在三条很有特点的入射光线中,其中有一条入射光线比其它两条入射光线更有特点?这条更有特点的入射光线还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并且通过透镜后其传播方向?生:。师: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探究问题:凡是通过光心的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都不变?生:猜想。(课件)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5)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又得到第二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课件)师:我们都知道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入射光线逆着反射折射光线射入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7、。根据这个道理我们能不能提出另一个探究问题?生:如果入射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透镜上,折射光线是否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生:猜想(6)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入射光下,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生:,我们又通过实验得到一条关于透镜的第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课件)3.练习:课件4.小结:学生小结,教师最后强调。(板书)(课件)5.作业:老师建议大家回去做一做课后的动手电脑学物理以及咱们定的导航。七、板书设计:基本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两种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 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 三

8、条特殊光线 入射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透镜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我说课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说教材(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9、。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通过让学生分析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冰透镜、水透镜的讨论,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5难点:对会聚和发散的理解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过程,积极主动获得物理知识。2、演

10、示法:可直观有效的辅助教学。3、多媒体辅助法:利用课件动画模拟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三、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通过课件)情景导入认识透镜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动画模拟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反思发现。 准备删掉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将

1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显微镜和照相机的图片,顺势提出问题:这些仪器的关键部位是什么?引导学生把思路集中到“镜头”,进而置疑它们有怎样的共同点?对光有怎样的作用?从身边曰常生活用品引入,可以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在此利用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透镜。第二环节:进行新课我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通过学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完成对透镜的简单认识。我将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及实验等方法去区分两种透镜,在此环节学生会发现透镜中间与边缘的薄厚不同,看近处物体所成像的大小不同,外面的阳光透过透镜在书本上所投下的光斑的亮度也有不同,观察远处的物体的效果不同等等,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

12、识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两种透镜的概念,并通过课件演示把透镜分类强化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把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交代到位。第二阶段:通过实验演示和课件演示,引领学生观察讨论,完成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教学。探究过程我将采取课程标准的思维程序: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探究活动的几个重要环节。首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继而通过演示实验得到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结论,并用课件演示光路图,适时(利用光路图)讲清焦点和焦距的概念。接下来通过课件演示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了火柴和中国古代人用冰透镜取火的

13、现象,在此渗透找焦点和测焦距的方法。并抛出问题,为什么有关部门规定游人不可以在景点乱扔饮料瓶,尤其是在多雨季节。在讨论得出结论后,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实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一过程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开局面。接着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利用光的可逆性,解决如何把点光源变为平行光源的实际问题。并利用课件演示光路图。然后同时给出先后得到的两个光路图,请学生对比,继而巧妙设疑“这两块透镜哪一个对光起会聚作用?”,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如何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这一

14、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发生争议时,教师不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加以裁决,而是尊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的思想方法,这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的教学仍遵循课程标准的思维程序。第三阶段:揭密“会聚”和“发散”的根本原因由三棱镜对光的偏折规律引入,鼓励学生探究奥妙所在,并结合录像演示,验证学生的结论。此过程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由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第三环节:反馈与小结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归纳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我将布置一个课后讨论作业:透镜的形状和材料对透镜

15、的焦距的影响建议学生通过讨论,实验,作图,还有上网查询的方式解决问题。本课时时间安排大约是:导入新课3分钟,进行新课28分钟,反馈与小结8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透镜教学反思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单纯的局限于常识性了解,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各种应用中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而为后一节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做铺垫。使学生先知道凸透镜能成像并有实像和虚像两种。 教学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骤先复习了上节的内容。通过提问看出学生掌握的还不够扎实。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又不能细致的加以讲解,于是就放在一边继续讲新课。课后想起来问题是出在前一节讲完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加以消化所学知识就继续下节内容。长期下去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根本无法完全的学会、学通、学懂,更难以灵活运用所学,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调整好教学计划,在每堂新课后都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来消化当堂所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 前面的学习效果并未影响下面的教学,随后讲解照相机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