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04572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思想:语文教师的深度阅读坐标胡根林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4日第8版语文教育知名学者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到新一代语文教师必备的条件有三:深厚的理论修养;新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笔者深以为然。尤其是第一点,明确提出来非常必要。在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一个优秀教师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之外,还应当是一个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思想者。教而思之:直面语文的现实问题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重重,弊病丛生。原因很多,语文教育理论指导的滞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中,热心教改的不在少数。他们能够感受到现行语文教育的弊病,但是语文

2、教育理论的滞后,使他们无所适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占了上风。 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了“语文教育新论”丛书,先是三册: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以后在2001年又出版了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2003年又出版了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由此,语文教育的理论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是一项富有开拓性、独创性的学术成果。当语文教学成了世纪性的难题、需要诊断出病因时,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病根在现代语文教学对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性的漠视。对症下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包容人的情感、体

3、验和实践并融为一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语感。王先生的语感研究大大深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研究,为语文教学敞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本学理推演谨严、具逻辑力量的语文教育论著当推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这是一部充满思想睿智的书。它在梳理源流、批判旧说的基础上,对语文教育的“世纪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它以“言语”概念为核心,层层铺叙,逐步推进,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语文教育学理论体系,提示着当代语文回归自身使命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线索。 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则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了较为全面的辨析和论述,认定了“语文课”就是“言语课”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了

4、开展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从而兼容和超越了现有的关于学科性质的众多观点,成为语文教育哲学层面上的一种普遍性理念。 上述三本理论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理念:一是语文课不是语言课,是言语课,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语言运用不同于工具使用,而是人的生命活动,所培养的不是一般工具能力,而是人的智慧。这两个理念对结束语文理论界混乱的局面,正本清源,指导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切入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而事实上又相对薄弱的那些方面,对我们正确认识语文能力训练的规律,合理形成促进听说读

5、写之间“协同发展”的教学思路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 目前,语文教育理论界的新生代日见活跃,显示出超越老一辈学者的理论视野和勇气。其中,王荣生教授越来越显示出其领军人物的气度和作用。作为大陆第一位语文课程教学论博士,其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层叠蕴涵分析的新框架,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它所涉及的论题皆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当代语文课程改革非常富有启迪,值得反复研读。鉴往知今:学点语文教育史培根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正确地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并在

6、此基础上求得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一些专门的语文教育史专著,如张隆华、曾仲珊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和李杏保、顾黄初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顾黄初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王松泉、王柏勋的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等,有三本虽不以“语文教育史”命名却细致勾勒了语文教育发展变迁的著作特别值得推荐。它们是张志公的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郑国民的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和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7、1962年初版时名为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专著。书中收集了大量材料,详细考订了蒙书发展情况,其蒙学书目稿中列出了到清末为止的书目21类,近480种,可见张志公先生治学态度之严谨,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之重视。书中从集中识字、进一步的识字教育、读写基础的训练、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等几个方面探讨总结了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为现代语文教育提供极其可贵的借鉴。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郑国民先生的博士论文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2000年版)以白话文教学取代文言文教学为主线,深入考察了中国语文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变革历程,揭示了变革的背景、动因、演进的轨迹,特别着力探讨了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学法的变革。这项研究,可视为文言白话之争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长期以来语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线索。 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则搜集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关于语文教育的材料,并考察了它们的传统与变革、理论与实践,用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它通过纵横两条线来思考国外语文学科建设和发展。横的线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问题,如语文课程、教材、教学、课外活动、教育评价、语文教师与教育技术等;纵的线是围绕这

9、些基本问题,依循着各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脉络,梳理概念,分清源流,探索规律。因此,它既是一部语文教育导论,又是一部外国语文教育发展史。 上述这三本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作者都站在当代语文教育的土壤,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眼光分别从传统语文教育、现代语文教育和国外语文教育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开拓视野、丰富经验,启迪智慧,为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 语文“立人”:立人者先立己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我以为,语文“立人”,立人者先立己。作为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堂堂正正的人,有独立思想的人。这里有两本书值得推荐。 其一是语文教育门外谈

10、(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这本书辑录了钱理群先生关于语文教育和青少年素质培养的精彩论述。在书中,钱老疾呼:“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也是很值得一读的书,这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随笔集。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标题很引人思考。这本书描述了当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

11、试的奴隶,各种教学比赛的奴隶。这本书提到的事例绝大多数也在一般老师身上发生过或正在发生,所以其沉痛之处更深刻:老师,您为什么跪着教书? 走进文本:方法中渗透思想 语文课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理解中走向成长。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开阔阅读视野,善于吸收中外文艺学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 这里想郑重推荐的是MJ阿德勒等写的如何读一本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这本书写得很早,1940年初版,一问世即成畅销书。1972年,为了适应新的阅读潮流做了修订,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他从阅读心理和实际出发,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性阅读”

12、“分析性阅读”“比较阅读”,并提出了一套科学而非常切合实际的读书规则和方法,非常有效。相信读过该书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从而了解如何最有效地阅读一本书。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最常规的课。阅读课该如何上,如何读解一篇文章,如何进行文本分析,蒋成瑀的语文课读解学和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是两本很不错的指导用书。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吸收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着重研究读解的理论与方法。它分为“构建语文课读解学”、“读解:传输、交流和合作”、“三种读解要素的分层研究”、“三种读解理论的历史发展”等部分。而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更强调文本分析的具体方法。关于这本书,

13、谢冕教授曾经讲过一句非常中肯的话,“对于中学语文的积弊,他(指作者孙绍振先生)是英勇的炮手,对于文本分析,从操作性系统方法来说,他堪称工程师。”这种工程师的智慧,集中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孙先生把他长期以来研究问题的方法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创造性地提出文本分析的观念和操作方法,可以说填补了整个语文阅读与分析体系的不足。 学习古诗词文,吟诵是一门学问。为什么要吟诵,怎么吟诵,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古诗词文的吟诵原理、方法、技巧、腔调,探索和总结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吟诵爱好者参考。他认为,良好的吟诵可以拓展审美境界,使听众处于一种被感动的氛围之中。 读书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成人之源。板凳须坐十年冷,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在喧嚣的世间,静心阅读,不断思考,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语文课程教学论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