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04539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终极预测(2)答案及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A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C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D是马克主义主义的政治立场。均与题意不合。2.【答案】 C【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考题。但由于干扰项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根据对世界状态的回答,哲学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回答,哲学分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是案例型考题。在“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中,“养”是行为即实践,“知”是认识;合起来就是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的意思。其他三个选项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的意思不吻合。

2、4.【答案】 C【解题思路】本题是否定型题干(要求选出错误而非正确的选项),不太适合通常的做题习惯,有一定难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绝对过剩是繁荣而非危机。把握要害的关键词很重要。5.【答案】B【解题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3、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据此,本题答案是B。6.【答案】B【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胡 锦 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

4、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求真务实,就是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 产 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据此,本题答案是B。【答案】C【解题思路】答案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是指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对社会主义的起点表述是错误的。所以,C是当选答案。8.【答案】B【解题思路】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

6、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据此,B是正确答案。9.【答案】B【解题思路】1840年6月,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使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西方侵略者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勾结。1861年1月,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开始成为资本-帝国主

7、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从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互相勾结利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上越陷越深。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清政府把自己的耻辱和无能全部写进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后被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规定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这样数额巨大的赔款全部被清政府转嫁到人民的头上,必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四个通商口岸,侵略深入到长江流域的纵深之处。允许帝国主

8、义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新阶段。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殖民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公然对中国发起了近代历史上最野蛮的侵略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及中国人民的反抗。1901年9月,11个帝国主义列强(8+西、比、荷)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到了极致的辛丑条约。总理衙门(1861年设)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外务部成为清政府专门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机构,标志清朝政府完全成为一个“洋人的朝廷”,完全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形成。所以,本题正确

9、答案是B。10.【答案】B【解题思路】1946年6月26日,国 民 党 纠集22万人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至此全面内战爆发。此时,国 民 党 当局在军事、经济、科技、地盘、外援等方面都优越中 共方面,这也是它主动发动内战的主要资本。1946年7月20日,中 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指出:我们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着明显的优势。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人心的向背,而

10、不是暂时的军事优势。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是属于人民的,而非反动派。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违背人民的和平意愿,这是国 民 党 当局最终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讲的就是貌似强大的“老虎”一旦与人民为敌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破。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败。因此答案选B。11.【答案】B【解题思路】在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既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

11、终奋斗目标,要求共 产 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选项A只是共 产 党员的最高理想,C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理想。因此,B是正确选项。12.【答案】A【解题思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改革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时代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A是正确答案。13.【答案】B【解题思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遵循的原则。选项B正确。14.【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五个作用的区别。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用。没有强

12、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所以,C选项正确。15.【答案】 B【解题思路】记忆型考题。16. 【答案】 B【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考题。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

13、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二、多项选择题17. 【答案】 ABCD【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ABC是教材上的原话,靠准确记忆。D项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立场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理解性。18. 【答案】 AC【解题思路】本题集理解、串联、案例于一体,难度较大。“物质”是指客观;“意识”是主观。实践、运动、静止、价值、客体、主体都是客观,都属于物质。认识以及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属于主观。19.【答案】 ABCD【解题思路】本题的要害是要区分“垄断时期的竞争”即“帝国主义时期的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区别。前者是大概念,包含

14、了后者。在帝国主义时期,不仅有垄断企业。还存在非垄断企业。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属于自由竞争。20.【答案】 ABC【解题思路】本考题是记忆型的题目。不仅在过渡时期而且在社会主义时期,都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所以D项为错。21.【答案】ABCD【解题思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占主导地位,私有制经济占据近80%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

15、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性质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2.【答案】ABCD【解题思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邓小平认为,不再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而是统一在一起,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23.【答案】ABCD【解题思路】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